李儉萍
摘 要: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高中數學時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它是所有數學能力中的核心。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時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式,平時注意培養學生發散的創新思維能力,經常進行知識總結和整理,層層推進,步步深化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邏輯思維;培養;總結
高中數學著重考察學生的數理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其中,邏輯思維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礎,在數學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中數學具有高度抽象的特點,知識體系繁雜,理解難度大。在學習中,學生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由外到內的去綜合分析運算。這些特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多多運用引導、點撥等方式方法去思考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主動思考
在高中教學中,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教學工作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課堂授課、提問解答、課后作業、考試總結等的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逐步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教材是按系統理論編寫的,雖然具有較好的條理性,但是缺乏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培養。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對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數的內容時,在講完基礎的知識內容時,可以設計出幾道有效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題目。如已知一扇形的中心角是α,其所在的圓的半徑為R,那么若α=60°,R=10cm,扇形的弧長是多少?可以提示這節課所學的相關公式,學生在經過思考后,就會比較容易的得出答案。倘若發現計算的復雜或者有些不恰當的地方,教師要及時予以糾正。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檢測標準,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培養發散創新的教學環境
高中數學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內容時非常抽象的。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去主動觀察,觀察問題使學習的基礎。在觀察中,大腦進行高速運轉,會對題目進行比較和分析,對知識進行高度的概括,對已知數據進行有效處理,不斷的建設和推倒模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正確性的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發散思維居于邏輯思維的主導,通過逐步訓練發散思維,通過邏輯思考,可以創造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例如已知A和B是兩個命題,如果A為B的充分條件,那么B是A的( )條件;A是B的( )條件。這道題目特別點出了充要條件和逆否命題的實質內在關系,即為“若A是B的充分條件,那么B是A的必要條件,”和“互為逆否命題的兩個命題的等價。”我們把這兩個方面的知識充分的結合起來,考查了學生是否是理解了若A能推導出B,則B推導出A。這道題考查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成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否運用教材中的公式、定理和相關性質進行有效的推導。
此外在教學中,可以創造實際生活場景,讓學生可以感知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在生活中可以找到靈感,使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減少學習中的抽象性,消除數學知識的枯燥感,體會到數學知識對生產生活的巨大價值。通過實際生活場景的引入,能夠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升學就業中,在解決問題時運用發散性的思維,主動思考,多方面研究,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創新成果。
三、培養及時總結的學習習慣
高中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在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學生的情緒就會煩躁,煩躁的情緒非常影響學習效率。一些學生在學習一些比較難的知識的后,自己無論怎么想都無法理解,找不到解題思路,當看到有的理解能力強的學生頻頻點頭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有些人會因此放棄繼續學習,導致后面的知識更加無法理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在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及時提問,引導學生再課后遇到不懂的問題向老師或者同學詢問。除此之外,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點自主的進行歸納整理,通過整理,可以發現自己掌握的欠缺和知識漏洞,在查缺補漏中有利于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的邏輯性。
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一節課教授完成后,都要注重培養學生及時整理知識點,善于總結的學習習慣。課堂上培養學生進行主動總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的解答出問題,讓學生更喜愛學習數學,讓學習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形成良性的循環。每次都這樣進行引導,良好的行為積攢多了,就會成為自然現象,從而形成好習慣。這些小的總結過程都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一次次的鍛煉,在學習下一個知識點時,有了這個基礎后,學習起來新知識就會更容易,學生自己也會主動去總結知識了。在一節課教授完成后,教授要根據知識體系分清邏輯關系,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使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條理化,這樣更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在看到這些系統性的總結時,對知識點有了再次的認識,那么印象會更加深刻,在解答問題時,可以輕松自如、靈活的運用這些所學知識。
四、總結
高中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發散創新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的能力。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及時對所學知識總結,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這樣層層推進、步步深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玉英.淺談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4):98.
[2]朱亮.層層推進,步步深化——淺論高中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培養[J].考試周刊,2015,(21).
[3]李科成.淺談如何咋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讀與算:教師版,2016(47).
[4]林根新.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3(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