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摘要:伴隨著時代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革新,教育愈來愈為人們所重視,不再單單追尋成績,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強化逐漸成為當前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應該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在引導學生暢游知識海洋的同時發現其曼妙之處,提高自身審美情趣。語文學科對學生的個人道德修養以及交際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當立足于語文自身人文性較強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開展相應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課堂效率
語文學科集聚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在育人教導方面占據無法替代的重要地位,且教學涉及面廣,可以延伸涵蓋多個方面。伴隨著多年應試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該門學科的重要人文作用逐漸被忽視,過于單純強調知識記憶背誦和機械模仿使得語文逐漸削弱了自身審美情趣的引導拓展作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身心成長。本文針對當前這一現象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強調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自古以來就發揮著人文倫理及常規道德教學引導的作用,注重強調學生的人文精神世界,這也是當前推廣素質教育的提倡之處。小學作為學習生涯的伊始,興趣引導培養對今后學生的個人發展及知識學習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是當前素質教育推廣的基礎,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并不陌生,天然的語言環境縈繞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個人道德修養方面逐漸為人所重視,道德倫理的啟蒙教學重任自然落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如何在該領域創造突破從而有所進步,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強調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由于小學生年齡的局限性,對知識以及各方面都不甚了解,看待問題較為簡單,興趣成為其很多行為的主要驅動力。教師應當根據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從而開展相關課堂教學,積極運用知識引導啟迪學生真正投入語文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力。
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難以擺脫固有的教化思想,沿襲多年不變的教學風格,教學開展策略方法陳舊且過于單調,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抵觸情緒,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應當從語文學科自身的魅力入手,讓課堂教學變得極具生機活力。
識字認字在小學的每一階段都有課時安排,然而過于填塞式的教學會使得學生對此部分知識學習感到枯燥乏味。教師只要善于構思,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給予每個漢字華麗轉變的機會,促使語文課堂教學開展具有趣味性。例如“攀”字,教師可以運用象形理解開展分析:這正如同一個人手攥緊著頭上的藤蘿,生動地給學生展示一個攀爬向上的動作。如此教學,不僅降低了該漢字筆畫較多的教學難度,還大大加深了學生對這一漢字的記憶理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簡單地改變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同樣也能夠讓語文學習變得妙趣橫生,適當設計相關小游戲不失為活躍課堂氣氛的好方法,切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吸引學生對課堂活動的注意力,刺激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強調學生對相關知識運用實踐的同時能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科學習的興趣,并且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自身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進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把握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
古今中外,不乏經典著作的存留,有的飽含優美辭藻,有的蘊藏人生哲理,有的記錄日月更替……如此看來,語文教學開展自身就具備著很強的藝術特色。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引導,潛移默化地運用藝術的手法熏陶學生,著重體會這一學科知識學習的無盡魅力,將枯燥乏味的課堂開展完美轉型于趣味橫生的藝術教學,更加強調學生作為當前課堂的主體地位,更加自然合理地發揮教師作為指導者的角色作用。
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同樣影響著教學進步,教師應當積極處理新舊課程教育理念的更替,不斷整合教材內容,積極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為后期的教學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遺余力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創造力,立足語文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響應當前素質教育的推廣號召,不斷創新教學手段,運用課堂教學開展的趣味性來強化學科魅力,強化學生自我能動意識,進一步實現教學開展的新突破。但愿每位教師都能夠保持熱愛教育事業的心,于生活點滴中捕捉收獲相關教學靈感,為學生點亮一盞璀璨耀眼的明燈,指引學生走向美好人生。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8.
[2]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0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