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
[摘要]作為班主任,若想得到家長的認可,學生的配合,涉及到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技巧和能力。要想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須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有效溝通,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能力。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班主任應該像樹立商品品牌效應一樣,樹立自己的口碑,以使家長、學生配合自己的工作,既教會學生讀書,又教會學生做人。
[關鍵詞]真誠;信任;換位思考;職業素養
班主任的工作職責,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家長有效溝通,使家校合一,攜手育人。由于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導致其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個人的綜合素質有較大差距。加之問題家庭(如單親家庭、留守家庭)引發的諸多問題,給學校的管理和教育增加了難度。作為班主任,要想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須做好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掌握與家長有效溝通的藝術。
一、準備充分,有話可談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之前,需要做大量而充足的前期準備工作。要全面準確掌握學生的個人信息,如學習成績、性格特征、行為習慣、優缺點、家庭基本情況等。溝通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家長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和初衷,闡明學校和教師的職責,讓家長感覺到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體會到自己耐心細致、不厭其煩的工作態度和為孩子負責的敬業精神,從而感染家長,使雙方能夠輕松愉快地交流和溝通。尤其是新學期,陌生的學生群體、瑣碎的工作都等著班主任去處理。作為班主任,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最短的時間認識和了解學生,配合家訪工作了解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家庭構成情況以及在對學生教育管理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對家長的基本情況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是單親家庭,應該對學生的監護人認真了解,對學生的成長格外關注。只有掌握了學生和家長的信息,在每一次面對不同的家長和突如其來的問題時,班主任才可能有話說。除了說一說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之外,還可以因人而異與家長進行交流,聊一聊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與家長有了共同語言,自然就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認同感,從而拉近與家長的距離。感情融洽了,思想就容易溝通,在如何教育學生這一問題上容易達成一致。
記得剛接一年級的時候,班里有個男生特別古怪,下課的時候從來不出去玩耍,把本子弄得亂七八糟,放學的時候也不愿意回家。通過了解,我知道這名男生來自單親家庭,媽媽在他1歲的時候就離家出走了,爸爸又重新組建了家庭,他從小跟著爺爺生活。得知這種情況,我就開始關注他,只要他稍有進步,我就會給他獎勵,慢慢地他就向我表示友好,下課時會用胳膊撫摸我的手臂。越是這樣我就越覺得這個孩子可憐,從他的眼神中,明顯看到他缺少愛,渴望得到愛。一天晚上放學,剛巧他的爸爸來接他,我就把他的爸爸叫到一邊。這位爸爸很緊張,這說明他對孩子很在意。我摸了摸孩子的頭說:“他聰明可愛,特別愛讀書,我很欣賞他。孩子從小缺少母愛,希望爸爸能夠多給孩子關愛,老人只能給孩子吃飽穿暖,但是在精神上卻不能給孩子以滿足。”這位爸爸也說了自己的難處,我表示理解。因為談話時完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于情于理,說得爸爸直點頭。從那以后經常能看到爸爸來接孩子的身影,孩子也比以前快樂多了。
二、建立信任,真誠溝通
想要得到家長的充分信任和支持,班主任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學生家長,保持謙虛謹慎,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時懷揣一顆真誠的心,讓家長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真誠,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同時,注重為自己充電,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通過日常工作展現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用事實說話,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自己。在學生成長的漫長道路上,家長和教師都承擔著同樣的責任,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在教育中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沒有高下之分,雙方只有坦誠相見、真誠溝通、協作配合、共同尋找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才能少走彎路,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好引路人、啟明星和鋪路石。
班級中經常有不完成作業的學生,小賈就是其中一個。面對這種學生,做班主任的,經常是既氣憤又無奈,總不能每次都因為這點小事把家長請到學校。在一次家長會后,我示意小賈家長留了下來。先對小賈課堂上積極發言、課后樂于助人的優點給予肯定;再說小賈存在的問題。小賈的家長說不知道孩子有沒完成作業的情況,每次都督促他,但從來不檢查作業,可能讓孩子鉆了空子。問題的根源找到了,我給小賈家長提了幾點建議:每天堅持給孩子檢查作業,使之形成良好的習慣,遇到問題及時與我聯系。這次的溝通很有效,小賈的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成功地與家長溝通交流,其實是教師和家長之間語言信息、情感認知的雙向交流,是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取長補短、真誠相對的一種有效互動。在這種互動中,班主任要設身處地理解家長。由于每位家長的文化水平各異,家庭環境和工作生活環境不同,導致他們對教育工作的認知和理解也不盡相同,有的甚至對教育工作產生錯誤的認識和看法。有的家長認為學校和教師是萬能的,只要把孩子送進了學校就算完成了自己的責任,其它的事情教師都會解決。這種想法表現了家長對教師的信任,同時也反映了家長對教育工作認識上的偏差,忽視了現代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但是,每位家長都有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的心理預期,這和教師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成才的想法相一致,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統一性和互動性。有了這種一致性的基礎,家長和教師在共同的心理作用下,雙方溝通起來更加順暢。
三、轉換角色,換位思考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最害怕的可能就是被教師“邀請”到學校。每個人都渴望被表揚和認可,每個家長也都希望從教師那里得到孩子表現優異的好消息,如果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多一些對學生的表揚少一點批評,或者表達得更加委婉一些,可能更加容易被家長接受,哪怕聽到孩子一點點進步的消息,也會為這個家庭帶來更多的歡樂。可往往班主任給家長打電話,更多的是反映學生的問題,這讓家長很反感和頭疼。其實,如果先把學生的進步告知家長,尤其是比較明顯的進步或成績后,家長就不會對教師的電話感到反感。即使學生出現了問題,與家長溝通起來也就順利得多,也更容易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有的教師經常一點小事就把家長請到學校,如學生忘帶作業本,或者作業多次沒完成,這個時候教師可能實在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給家長打電話上學校來一趟。當家長接到這個“邀請”電話時,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換位思考一下,拋開家長需要請假或放下手中的生計來校外,家長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教師如果能轉換角色,考慮到家長的不容易,也就不會有那么大的火氣,與家長在電話中指出學生的問題,提出要求,取得家長的支持,一樣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職業素養,以禮相待
從事班主任工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家長,或溫順或刁蠻,更有甚至不但對教師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還橫加指責,說三道四。面對這樣的家長,教師切不可感情用事,更不能以牙還牙,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掌握主動權,做到有理有據有節,讓家長從心底里佩服,主動認可和配合教師的工作。如一次課間活動上,小蔡同學在操場上扔石子,恰巧小張同學路過,石子不偏不正打在小張的頭上,雖沒流血,卻砸起了蛋黃大的包,學生都跑來告狀, 我趕緊抓起電話給雙方家長打電話。小張的家長沒說什么,掛了電話趕緊從單位趕來;小蔡的家長聽我說完后,竟然慢條斯理地說:“余老師,不是沒啥大事嗎?還用我去嗎?”這也是意料之中,小蔡父母沒什么文化,也沒有固定工作,考慮問題才不那么全面。我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對小蔡的家長說:“你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是咱家孩子被人家用石子砸了,你還會這么想嗎? 一會兒說點好話,小張家長我了解,也不是不講理的人?!甭犖疫@么一說,小蔡家長也不好說什么,馬上也趕到了學校。小蔡和家長向小張道了歉,借機我又對他們進行了安全教育。在工作中如果遇到比較刁蠻的家長,教師要認真傾聽,始終保持心態平和,保持微笑,不氣不惱,適時相勸,以理服人。如接到一位怒氣沖沖的家長的電話,可以先讓家長把話說完,讓其憤怒得到充分宣泄,然后采取以“冷”對“熱”的方法,待其激動的情緒逐漸平復后,再詳細了解情況,冷靜處置;對于到學校來的家長,要持歡迎態度,可以找一個安靜的辦公室,先給家長倒上一杯水,等其坐穩后再詳細了解來校的目的,雙方共同探討解決方法。
班主任在協調家庭和學校的關系中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如何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無法回避的問題。班主任只有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家校的合力,使教育發揮最大的效能,共同創造孩子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如何當好班主任[M].北京: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2005.
[2]賀遠章.班主任與家長談話的原則和技巧[J].教學與管理,2007,(03).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