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屬于新時代的青少年,他們具有責任和義務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出去,而高中地理學科又是他們十分重要的一個科目。地理本身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從其人文性特點來看,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切實可行也極為必要。以下筆者就結合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和部分嘗試過程,談一談如何實施傳統文化的滲透,希望可以對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中地理;傳統文化;教學方法
傳統文化是隨著歷史的演變而逐漸匯集成的一種思想和意志的體現,通俗一點來看,也可以理解為民族特質、民俗風貌等等。世界各族人民都有其自己的傳統文化,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因此傳統文化自然也是各具特色。結合筆者所在的單位,本文簡要涉及了些許政和民風民俗,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講解給學生聽,促進高中生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和發揚。
一、 在高中階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我國屬于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歷史,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我國的儒家學說講究重人倫、重道德、重人世、重實用理性的人倫道德文化。啟蒙讀物《三字經》《弟子規》還有《勸學》《禮運大同篇》等等,都是用來勉勵人要為德行善,重禮儀而輕名利,舍小義而取大義。高中地理學科中的知識,涵蓋的范圍十分廣闊,比如某地的特產、某地人們的習俗和飲食文化等等,都包括了濃濃的鄉情、國情,是人民對于土地、對于家鄉、對于國家和世界的熱愛體現。這些都是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瑰寶。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思想下,部分教師很難意識到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因此,筆者希望可以結合自身教學的科目,談一談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凈化青少年的心靈,以便推進素質教育改革。
二、 結合高中地理課程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一) 靈活運用地理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愛國情感
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較之初中階段來說更加豐富多彩,也更加便于拓展學生的認識面,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人文特點,主要體現在如崇高的山峰、跌宕起伏的山脈、川流不息的河流、塞外的苦寒生活、江南的魚米之鄉等等方面上,從這些內容上,我們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一些對家鄉的熱愛,對國家的熱愛。靈活運用這些教學內容,可以讓更多的青少年學習到愛國、護國的情感,接受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比如,在教學有關“黃河”的內容時,我們可以知道黃河是我國的一條母親河,是孕育整個華夏文明的搖籃,帶給了我們甘甜的乳汁,給予我們默默無私的奉獻。但是近幾年來,隨著黃河上游地區植被遭到破壞,下游大量泥沙沉積,造成了“堰塞湖”“河水枯竭”等現象。保護黃河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是保護人民的生產力、人身安全。我們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展示中華文明的歷史起源,讓學生感受人類文明隨著黃河這條母親河共同成長的風雨艱辛,從而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和人民的凝聚力,點燃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
(二) 結合本地教學特色,勉勵少年勿忘鄉情
筆者教學的單位所在地為政和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位于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北緯27°03′~27°32′,東經118°33′~119°17′。基于這里的氣候類型,造就了本地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成了中國著名的錐栗之鄉、全國最大的白茶基地,福建省重點林區、茶葉基地縣、茉莉花基地。這些都可以作為政和的代名詞,即當人們在全國的任何一個地方看到錐栗時,自然就會聯想到政和;當人們品味白茶的香味時,也自然會想到政和。地理教學中,我們既然作為地理教師,就一定要結合本地的一些特色進行教學,這樣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熟識自己的家鄉,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青少年的鄉情意識,即使將來走出家鄉、走出國門都不忘根本,牢記傳統文化。
(三) 利用地理教材知識點,展示古詩詞魅力
傳統文化中自然少不了中華優秀的古詩詞元素,千百年來,我國各個時代的遷客騷人都為古詩詞文化留下了豐厚的墨寶,比如柳宗元、李白、杜甫、蘇軾等等,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時,更在前期通常以天氣、自然景觀等事物進行鋪墊,而這些自然之景就通常包涵了我們地理教學中的一些知識,因此也就可以作為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石。挖掘和利用好這些內容,就可以進一步達到我們預定的教學目的,更有效推進我國的素質教育改革。
比如,在教學氣象知識時,利用古詩詞再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用自己的觀點加以闡述,經過對照——辯論——總結,教學難點得以簡化,知識理解得以深化。如在講述氣候的季風時,我使用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這里的“春風”我們理解為夏季風。從我國的東南沿海吹過來的是夏季風,但是由于路途遙遠,其中又多有阻隔,所以最終是不能達到西北內陸地區的,這里詩句描寫的“春風不度玉門關”,指的就是夏季風難以到達“玉門關”的意思,另外,“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俗語)反映溫帶內陸地區由于距離海洋較遠而形成的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溫差大降水少。符合我國新疆內陸地區的氣候特色,這里的瓜果由于受到了長時間的光合作用和夜晚的呼吸作用,因此比其他地區的果品含糖量都高,口味也特別甜。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高中地理是高中生一門十分重要的科目,其涉及的知識寬廣、層次鮮明、特點明顯,包涵了較強的地域性和人文性,為我們開展傳統文化的滲透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依據,作為新時代的地理教學工作者,地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意義,堅決摒除傳統應試教學思想,激發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勉勵他們不斷拼搏,更多、更有效地汲取地理知識,充分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發展,再度落實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既輕松學會了地理理性知識,又充分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進一步增加對祖國的熱愛。
參考文獻:
[1]張靜進.高中地理有效復習教學之我見[A].《教育科學》組委會.2016年6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教育科學》組委會,2016.
[2]陳建華.論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方法[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
[3]陳振強.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01).
作者簡介:
余小芳,福建省南平市,福建政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