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男 王震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逐步進行了改革、完善和調整,但仍很難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傳統的無償性農業科技服務已不再滿足人們多種多樣的切實需求,因而,改變原有農業科技服的體制,利用市場化的手段來提供有償性農業科技服務就變得十分必要。本文簡單分析了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分析了無償性農業科技服務的不足,闡述了有償性農業科技服務的必然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hina's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reformed, improved and adjusted from the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but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modern agriculture. Traditional unpai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no longer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peopl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origi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and use market-based means to provide pai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the shortage of unpai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and expounds the inevitability of pai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關鍵詞:現狀;無償性農業科技服務;有償性農業科技服務
Key words: status quo;unpai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pai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中圖分類號:F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2-0064-02
1 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服務模式已頗具規模。主要形成了幾種模式:
一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服務體系由政府直接領導,以政府為主導,形成了一種從中央到地方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經費由國家承擔,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具有財力充裕、較穩定的服務隊伍、傳播較快等優點,例如荷蘭、馬來西亞等。
二是以教育部門為主體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通過相關教育部門構建農業科技服務點,政府公共部門進行管理監督協調,來提供相關農業科技服務的信息、技術等模式,此種模式最典型的是美國。在美國形成了結合產學研的“三位一體”模式。這種模式擁有兩大特點:一是州立農業科技服務機構是負責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重要負責單位,州立農學院的教師則是農業科技服務研發和推廣的中堅力量;二是在整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中的經費有完備的立法保障,使經費的來源和使用均得到法律保障,做到及時落實和合理分配使用。
三是以相關技術協會為主體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這類服務體系是以民間組織等為基礎,通過建立農業協會等組織來進行結合生產資料、技術指導、產品銷售、權益保障為一體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多見于法國、英國、日本。在日本,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是以農業協會為基礎的冠名結合模式,其最大特點就是重視科研和教育,力求實現中等農業教育的產學合作,同時,加強政府的政策機制保障,通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企業的廣泛參加來提高農業科技服務的發展水平。
通過表1中國外的農業科技服務模式,我們不難看出,若要提高農業科技服務的發展水平,就應注重將政府、科技服務者、企業以及農民等要素充分結合,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合理利用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加入有效的市場化手段,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和農業科技服務的普及和推廣,使廣大農戶的有效需求得到滿足。
2 國內研究現狀
目前,農戶對農業科技服務的認知、需求以及其供給機理仍存在許多的現實問題。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對現階段農業科技服務的發展現狀、影響因素等做一個初步了解。包括農戶獲取科技知識的途徑、農業科技服務部門的建立情況及其服務滿意度以及現階段農戶急需的農業科技服務內容等。農村現有的農業科技服務部門存在缺位現象,部分地區的農業科技服務部門已經不復存在,其應有的科技服務職能也不能很好的履行,因而較大部分農戶對現階段農業科技服務持不太滿意的態度。
因而,針對農業科技服務的需求意愿和供給機制中的問題提出了有償性使用機制,力求增強農戶農業科技服務的需求意愿,提高農業研究人員的科學技術水平和服務效率,以及完善農業科技服務的供給機理,針對其供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相應對策。
3 無償性農業科技服務與有償性農業科技服務
3.1 無償性農業科技服務
當前無償性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體制僵化、服務模式落后、服務手段單一、經費不足、人員素質不高、人員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因而將市場化競爭機制引入到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中,實行有償性的農業科技服務勢在必行。
就目前國內對農業科技服務的需求意愿的研究來看,農業科技服務的發展仍不能不滿足農戶的具體需求。國內的一些學者就農業科技服務的供需問題總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張永升提出農戶對農業科技服務的需求意愿比較強烈,但對供給的滿意度不高。黃武通過一系列的統計調查分析得出農戶的年齡、受教育程度、農技員的能力、種植業所占比例、生產中的技術問題等對農戶關于有償技術服務的需求意愿會產生影響。馮林芳在針對余姚市的農業科技服務供給方面的研究指出農業科技服務的供給數量、供給內容、供給方式等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國內研究現狀可用圖1所示。
3.2 有償性農業科技服務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供給機制是一種“自上而下”的供給模式,這種模式影響了農戶表達需求的途徑。為改善這種情況,提高農戶需求意愿,增進農戶表達需求意愿的平臺,建立一種多元化的有償性農業科技服務供給模式勢在必行。有償性的農業科技服務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無償性農業科技服務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其供給主體由政府轉變為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專門為付費者提供所需服務,廣大農戶的切實需求可以直接訴求與相關供給企業,真正做到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農業科技服務的發展。
通過上述研究我們發現,通過利用市場化的手段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中,建立有償性的農業科技服務制度,不僅可以科學合理的滿足農戶對科技服務的有效需求,還能充分調動農業科技服務相關供給方的積極性,促進新型農業科技服務供給機制的建立,實現農業科技服務的科學化、合理化、有效化,建立一種科學完善的有償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4 總結
無論是無償性的農業科技服務還是有償性的農業科技服務,其主要目的還是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而,在農業科技服務發展的過程中,要建立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在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首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對農業科技服務的投入,加強科技服務隊伍的建設,完善基層科技服務人員的培養和考核。其次,充分發揮高校的科研實力,通過一定的補償性手段,提高高校對農業科技服務的重視,鼓勵高校增進科技服務的研究力度,加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再次,引導企業等社會資金對農業科技服務的投入,政府對其予以一些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減免政策等,實現企業、高校、農戶三者對接的產業鏈條。最后,政府鼓勵農戶建立農村合作社或農業技術協會等民間組織,增進農戶獲取科技服務的平臺,加強農戶對農業科技服務中的相關政策、法規等的了解。
參考文獻:
[1]許竹青,劉冬梅,王偉楠.公益性還是市場化: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科技論壇,2016(2):133-139.
[2]馮林芳,高君.基于農民需求的農業科技服務供給研究——以余姚市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7):451-454.
[3]黃玉銀,王凱.公益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績效、問題及優化路徑——基于江蘇三個水稻示范縣的調查分析[J].江海學刊,2015(3):92-98.
[4]丁彥,周清明.國外農業科技服務模式探析[J].世界農業,2013(1):28-31.
[5]陳文靜,林樹文,呂珊,周江梅.國內外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比較分析與啟示[J].臺灣農業探索,2012(5):28-31.
[6]李建華.借鑒國外農技推廣模式促進我國農業科技推廣[J].農業科技管理,2012(3):60-63.
[7]張永升,楊建肖,陶佩君.農戶對農業科技服務滿意度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1,13(2):133-137.
[8]黃武.農戶對有償技術服務的需求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江蘇省種植業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2010(2):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