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是對中職體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構建體育教學新模式意義重大。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接著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途徑。
關鍵詞:就業導向;中職體育;教學新模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發展的蓬勃時期。在職業教育體系中,各學科教學都應該全面貫徹“以就業導向”的教育理念,中職學校各種職業技能類課程教學新模式不斷改革創新,但是現階段各基礎學科的教學仍未打破傳統思維,對于體育教學亦不例外。在新形勢下,如何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創新中職體育教學的新模式已成為了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在我國教育領域開展的勢頭十分旺盛,中職體育教學面臨的改革和創新壓力也十分巨大。縱觀現如今中職體育教學的現狀,諸如教學目標和任務不夠明確,課程規劃不符合職業特點,教學內容設置單一,照搬中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安排缺乏職業專項體能的針對性,教學“重實踐輕理論”,與未來職業關聯度較大的職業保健、職業體能等內容缺失等問題廣泛存在。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職體育課程教學缺乏實用性和價值感。縱觀現如今的中職體育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內容與職業素養脫節,方式呆板單一的現象層出不窮,試想一下,教師試圖通過幾圈跑步或者是幾場球賽來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顯然猶如“癡人說夢”。同時,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味照搬高中模式,不結合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讓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改革變得形同虛設。
第二,中職學校中體育教學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作為基本支撐。傳統的考核模式以體能和技能考核為主要形式,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考慮學生的過程評價,重實踐輕理論,重技能輕知識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評價的客觀公正,沿用多年的體育教學評價機制早已經落后時代發展的需求。例如,籃球考試就是只要學生能夠完成三步上籃就算合格,而乒乓球的要求就更低,只要學生能夠接球即算成功,先天身體素質優秀的學生占據了絕對優勢,試想一下,這樣的考核體系和指標怎么能夠讓中職體育教學變得與時俱進且符合就業發展的需求呢?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途徑
(一)貫徹以就業為導向,要全面改進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價值
在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教學觀念,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基本意識,對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全面的審視和及時的調整。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式,有針對性的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未來學生所從事職業所需的體育知識技能。同時,教師還應該對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化的改革,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除了鍛煉身體之外還能夠學到更多實用的東西,并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選擇不同的體育訓練。除此之外,中職老師要注重職業保健和科學健身方法的傳授,以便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貫徹以就業為導向,要將職業素養內容融入到體育教學中
在就業導向的前提之下,中職體育教學的內容應該變得更加的多元且豐富,教師應該從多方位、多渠道入手,將職業素養的相關內容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培育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首先,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誠信態度。體育競技中強調的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崗敬業品質,運動員不畏艱辛,不斷奮斗的品質也能讓學生從中受益匪淺,在此精神的推動下,將影響著學生的職業素養全面提升。
其次,在體育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標準的學習內容,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反要求則可以降低一點。這種分層分級式教學能夠有效的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和自卑心理,讓每個階層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感,并由此產生強烈的自信心,而這些逐漸累積的自信心對于學生未來的職場發展意義非凡。
三、貫徹以就業為導向,要將“以學生發展為本”和“終身體育”理念融入體育教學中
學校體育的目標通過傳授基本的體育與健康文化知識、運動技能、技術和方法,以及科學指導和安排體育鍛煉過程,幫助學生增強體能素質、提高綜合職業能力、提升生活質量和品位,養成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能力與習慣,為全面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服務。在教學中,應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把體育與健康教育與人的成長、人的價值觀、人的幸福聯系起來,在注意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滿足興趣和潛能開發需要,并通過構建自主、探究和合作等新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意識,更多的結合職業學校體育特點,傳授職業保健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讓學生掌握“終身體育”技能和職業保健常識,為提升他們未來的生活質量和品位服務。
四、結束語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過程任重而道遠,每一個中職體育教師應該深諳就業導向的內涵和外延,在日常教學中不斷踐行各種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組織形式,促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綜合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加強提升與職業或行業相關的專項體能,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和專項技能,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具備“終身體育”的技能,成為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構建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1):190.
[2]饒力維.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01):122.
[3]孫亮.試析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04):286.
作者簡介
戴恩民(1981—),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和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