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平 羅霞
[提要] 智慧城市不僅改變城市的運行樣態、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對政府治理機制產生深遠影響。株洲作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取得顯著成效,但同時也碰到一些問題。政府治理作為一種高度信息化的智慧城市政府管理,從政府治理視角下探索加快推進株洲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對智慧城市建設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株洲智慧城市;政府治理;建設路徑
基金項目:2018年株洲市社科立項課題:“政府治理視角下加快推進株洲智慧城市建設研究”(ZZSK18065)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7月11日
智慧城市作為城市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的高級產物,近些年來在全世界發展迅速。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達1,000多個,每年還在以20%的速度進行增長。
2016年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有智慧城市試點597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駛入快車道。2012年,株洲市入選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政府制訂了《“智慧株洲”建設總體規劃》(2015-2017),明確了建設思路和重點,把云計算等新技術與政府服務相結合,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支撐。
2008年11月,IBM集團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這一理念。2010年,IBM集團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為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由此引發了智慧城市研究的熱潮。對于智慧城市的概念,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定義。百度百科中對智慧城市的定義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張永民、杜忠潮認為,智慧城市是一種新的城市發展模式,重點通過網絡組合以提升城市的經濟發展質量、管理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美國學者Andrea Caragliu等認為智慧城市是通過參與式治理,對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傳統和現代的通信基礎設施進行投資,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以及對自然資源明智的管理。
筆者認為,“智慧城市”是一種城市治理的新手段,它的主體涉及政府、企業、公眾、第三組織等,它的客體包含一切需要進行協調和整合的東西,包括環境、資源、利益、公共需求等。
(一)成立專門機構及出臺相關政策。作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株洲市政府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建設,成立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落實,市國投集團負責具體實施,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公用企事業單位配合實施的協調推進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同時出臺了《智慧株洲建設總體規劃(2015—2017)》明確要求株洲市將基本建成智慧株洲云計算數據中心。以智能交通指揮調度平臺、交通管理數據中心為基礎,集成122接處警系統、交通信息采集系統、道路交通電視監控等10余個系統。在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電子政務、“數字城管”及“一站式公共服務”等信息化領域取得良好成績,“數字株洲”信息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二)升級城市信息平臺。近年來,株洲市構建了數字化電子政務應用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了融合電子政府、智慧民生、信息經濟于一體的“數字株洲”頂層設計,是推動全市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前提。(1)電子眼項目投入運營。2018年1月,“智慧株洲”電子眼建設及聯網項目通過驗收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建設內容包括新建4,300路視頻監控、13套制高點監控系統、5套點面復合監控系統、35套公路車輛智能檢測記錄系統;升級改造12個政府平臺、13個派出所監控中心系統;構建公安內部視頻聯網與實戰平臺、聯網共享平臺、運維管理平臺等。(2)“一卡通”項目正在建設中。項目建設內容涵蓋以社會保障、居民基本醫療為代表的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以城市公共交通、教育、水電氣為代表的公用事業服務領域的應用,以小額支付為代表的超市、集貿市場等商業服務領域和以銀行卡為代表的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通過“一卡通”的建設,公眾的需求將無縫融入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旅游等各大政府信息化平臺,滿足市民的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實現“一卡多用、一卡通用”。
(三)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是衡量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關鍵,也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基礎。2017年,株洲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光纖高速寬帶網絡建設,實現全市城市、各類開發區(園區)光纖覆蓋、加快推進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加快寬帶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并實現共建共享。截至2017年,寬帶、融合、安全、高效的下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市區主城區家庭具100Mbps光纖接入能力,市、縣城區寬帶用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20Mbps、農村達到8Mbps以上。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和電信網全面融合,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中心建設初步完成,云服務得到廣泛應用,大幅提升交通、水務、環保、應急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實現對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的一體化及精準化管理。
(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雖然株洲市科研機構比較完善,科技人才眾多,已連續多年被國家評為“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等系列榮譽稱號。但通過調研發現,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大型工業企業中。大多數企業科研技術水平整體不高,一方面是因為企業技術以引進消化吸收為主,普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與發達地區相比缺乏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是企業創新意識薄弱,對提高核心競爭力關注不多,自主意識不強。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株洲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8.08件,與省會長沙22.72件相比有很大差距。株洲市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與政府的資金投入力度有限、新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和專業創新人才缺乏、“重模仿、輕研發”的思想影響等有著密切關系。
(二)民生服務水平不夠。政府十九大報告就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做出明確要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因此,智慧城市建設應該要充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這一問題。然而,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卻還沒能完全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不能以市民需求為著力點,只是一味強調信息化、數字化的重要性??梢娭曛拗腔鄢鞘薪ㄔO應該更多從實際出發,在注重服務民生方面努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必須將“人”的實際需求作為頂層設計,以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核心,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城市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使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
(三)城市特色不夠明顯。智慧城市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模式,中國各城市幾乎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可借鑒模式并不多。李克強曾強調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要傳承地域文化,保留城市特色,但是在智慧城市的實際建設中,一旦一部分城市在某方面或某點上被上級政府或領導認可,其他城市便爭先恐后的“學習”、“效仿”,甚至“照搬照抄”,城市“千城一面”、毫無特色的現象十分嚴重。只有傳承和發揚本城市的特色,該城市的“智慧”才能真的由內而外得以散發,該城市也才是真正有特色、有靈魂的智慧城市。株洲市在進行新興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應該把炎帝文化、工業新城等要素最大限度地融入其中,打造別具一格的智慧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質,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文化和精神需求。然而,株洲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城市特色并不明顯。
(一)加強戰略規劃與設計,打造整體性治理結構?!吨腔壑曛藿ㄔO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智慧株洲的三層設計。
1、底層設計:“株洲云”整合數據,一站式解決需求?!爸腔壑曛蕖睂嫿ńy一的數據處理平臺,為智慧株洲各類應用和服務提供統一的基礎和數據支撐平臺。可實現政府數據的開放共享,破除孤島現象。今后市民辦事無需到多個部門開具相關資料,在一個地方就能完成,真正做到一站式解決各種需求。
2、中層設計:啟動市民一卡通、智能停車收費系統。株洲市將推進網上行政審批及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公民(法人)社會誠信系統、市民一卡通系統、協同及移動辦公系統、綜合行政執法系統、電子眼整合共享平臺、城區智能停車收費系統等重點項目建設。
3、頂層設計:線上線下多端介入,生活實現智能化?!爸腔壑曛蕖睂⒁哉T戶網站為載體,構建智慧社區公眾網絡服務平臺,包括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端接入,專業業務應用服務、政務大數據服務和融合商業應用服務,實現在網絡、智能終端、手機移動設備等構建線上接入,并在線下整合現有政務辦事大廳、便民服務中心等場所,為公眾和企業提供更加直接、便捷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
(二)加強政府統籌與協調,構建無縫隙治理過程
1、以政府為主導,協調與整合資源。株洲市政府首先對本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的基礎上,明確本地的優勢及劣勢,確定建設目標、建設特色、建設重難點。然后政府須建立與確保機構間順暢的聯系機制,同時建立長效機制,不斷優化對治理層級、治理職能、公私互動領域的整合力度并加以制度化。
2、引入社會資本,創新投融資渠道。目前,株洲智慧城市建設的大部分資金來源主要靠政府財政支持,單純依靠政府投入和信貸遠遠不夠,將政府財政投資、銀行貸款、債券融資和第三方投資完善融合是解決智慧城市建設資金短缺的重要方式。各類資金來源合理搭配,堅持開發性融資與商業性融資并重。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挖掘、應用大數據信息商業價值,利用資本市場收回投資和政府購買服務支出的渠道,實現政府和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合作共贏。
(三)轉變政府治理觀念,培養回應性治理能力?;貞缘闹卫砟芰?,簡單地說,就是智慧城市中,政府能夠針對居民具體需求來輸出政策的能力。
1、轉變公務員考評方式,提高為民服務意識。智慧城市的規劃、建設、運營與管理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中的決策者與行政人員需要面對多個主體。傳統政府組織價值所強調的權力、規則、以部門為中心等要素,已經不適于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向了。從政府治理的角度看,要建設智慧城市,就要達成政府體系的完全整合,提供給公眾即時服務,不但體系中的上層官員應該有為民服務的行為價值觀,一般行政人員作為直接面向公眾人員,更需要為民服務意識,且應該和民眾保持密切的互動。
2、強調以人為本,打造智慧城市文化。在智慧城市視域下,政府的管理更強調民眾參與。因此,智慧城市發展背景下的政府治理也是一種包含多個方面的綜合性社會治理,除基礎設施、技術資源建設外,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性化城市”的治理理念,要通過創新城市文化建設,塑造開放、包容的智慧城市文化,調動公眾積極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特別強調人的智慧,期望得到民眾參與共治城市問題。
根據有關規劃,株洲智慧城市將重點建設城市主網、城市運行中心、民生和政務統一服務門戶、云計算三大平臺、智慧交通等六大民生服務系統。株洲市政府以智慧株洲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促進智慧經濟發展以及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Andrea Caragliu,Chiara Del Bo,Peter Nijkamp.Smart Cities in Europe[J].3rd Central European Conferen-cein Regional Science,2009.
[2]張永民,杜忠潮.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及思考[J].中國信息界,2011(2).
[3]程大章,蘆效峰.論智慧城市市民的信息化環境生存能力[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13(4).
[4]張小娟,賈海薇,張振剛.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的創新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7(10).
[5]許愛萍.智慧城市政府治理的功能定位及提升路徑[J].電子政務,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