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李俊宇
摘 要:行動研究作為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科研理念,對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要直面當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嚴重脫節的突出問題,將行動研究與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入辨識中學政治教學對教師的新要求,突出政治課程的學科差異,凸顯行動研究的現實引領,促進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自我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行動研究;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8-0199-03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專業發展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由于中學政治課是具有思想性、綜合性、人文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課程,加之其所特有的德育性質,不僅使它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亦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和焦點。但不容忽視的是,許多學者致力于理論研究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現實中一些的問題,從而造成了中學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和教學實際之間的脫節,這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我國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瓶頸,教學改革困難重重。在行動研究的引領下,如何使政治教師走出專業發展的困境,化脫節為耦合,變被動為契機,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是當代教育改革必須要直面的問題。
一、內涵與特征: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闡釋與關聯耦合
(一)行動研究的概念與特征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最早起源于美國,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于1944年提出的,意在闡明在實際工作中,由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共同參與,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改進社會行動的一種新的科學研究思路。從廣延意義上來講,所謂“行動研究”,是指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把行動和研究有機結合,創造性地應用教育理論去研究與解決教育實踐中不斷出現的問題,其根本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自身專業化水平[1]。它不同于教育理論研究者運用規范的研究方法進行理論構建的教育科研活動,而是主要著眼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它克服了一般教育科學研究的弊端,具有研究范圍小、周期短、實效強、易于應用等優點。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特征
社會學家卡爾·桑德斯指出,“專業”是指一群人在從事一種需要特殊的知識和能力來培養和完成的職業,其目的在于提供專門性的服務。教師專業發展是“專業”中的一種,主要是指以提高教師自我發展意識為導向,以專業發展的環境為依靠,源源不斷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夯實自身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其最終目的在于服務教育教學[2]。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在中學政治教育中的具體化,是實施素質教育、落實政治教育靈魂的根本保證,呈現出多樣性、自主性、持續性等特點。提高中學政治教師專業化水平,增強政治課的教學實效性,提升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對學校、社會和國家而言,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行動研究與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關聯與耦合
如果一種教育理論或教育思想與教師的教學實踐相脫節,不能成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自然難以發揮實際功效。正如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觀點所言,“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識的重要來源,教育必須從行動開始,而以創造完成。教師的教學實踐離不開教育理論的指導,教育理論的研究也依賴于教學實踐。作為一種與實踐緊密聯系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對促進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行動研究走出了理論和實踐脫離的困境,提倡教師既是教學的實踐者,也是教學的研究者。中學政治教師教育理論研究要與實踐相結合,直面中學政治課所存在的問題,發揮政治課理論性、綜合性較強的獨特學科優勢,提高教學和管理水平,重視反思過程,升華對自身實踐活動的認識,有利于助推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發展,實現學科的真正變革[3]。
二、機遇與挑戰:行動研究視域下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境遇
以實踐和研究為特征的行動研究的發展,使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面臨著新的現實境遇。一方面為中學政治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自身實踐研究的推動、教育信念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也對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知識結構、專業能力等方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一)行動研究視域下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提升了中學政治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
科研意識、科研知識和科研能力是專業人員應具備的基本表征。對中學政治教師而言,研究能力作為其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圍繞政治教學工作和對象展開的,政治教師要善于發現和解決自身的教學實踐或者教育問題,并不斷地進行反思評價,積極改進自身工作,提高教育質量,這本質上是對政治教師行動研究能力的要求。在行動研究過程中,中學政治教師不僅是教學的實踐者,也是教學的研究者,一旦用研究者的視角來看待教學,對教學的思想、行為方式和態度產生巨大變化,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將會行之有效地改進教學實踐,克服重復教學的弊端,跳出對研究性教學置若罔聞的窠臼[4]。因此,中學政治教師必須積極主動地把行動研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掌握科學的政治學科教育教學規律和自我專業發展觀。這會更有利于中學政治教師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完美統一,增強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從而更加契合時代發展與思想政治課發展的訴求。
2.推動了中學政治教師對自身實踐的研究
以往的政治教育研究經常處于研究者和實踐者分離的狀態,教育研究對教師實踐工作漠不關心,沉溺于學術創作,其研究成果最終大多被束之高閣,這種以發表成果為目的的研究對教學實踐毫無意義可言,既無法為政治教師改進教育和教學實踐注入活力,也在無形中給政治教師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5]。一方面,中學政治課思想性和理論性強,而實踐性較弱,政治教師要想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必須依托于以教學實踐為基礎的行動研究,要求教育研究者回歸研究的本質,從政治課堂教學、實踐工作入手,與一線政治教師共同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用最新的理論成果引導政治教師開展研究工作,促使其對教育教學工作有深刻的領悟,從而使教育教學工作回歸本源。另一方面,由于政治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導致政治教學實踐發展的需求與教育理論、教育研究者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必須與一線政治教師緊密結合,共同分析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形成新的理論成果。以行動研究為引領,不僅為此提供了可能,對現實中中學政治教師自身實踐研究的提升,無疑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3.促進了中學政治教師教育信念的強化
教師的教育信念是教師一切思想活動和行為方式的航標,是促進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重要內部動因,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和動力支持。中學政治教師擔負著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其教育信念直接影響著政治課堂實踐。在行動研究的引領下,促使中學政治教師深刻省察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的行為,客觀公正看待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行動研究進行不斷摸索,并隨著社會要求的變化不斷更新自身教育信念,使其充分發揮凝聚、驅動、超越功能。一方面能凸顯自身在政治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充分激發政治教師自我成長的力量,并且轉化為現實的行動[6]。此外,行動研究使中學政治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主人翁精神滲透到教育中,用心去感悟真理、道德與審美,可以不斷地激發自身的創造能力。
(二)行動研究視域下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意識薄弱
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重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外在因素,更要注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因素。從被動學習者向主動學習者轉變,最大程度發揮教師發展的內在激勵作用,才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途徑。自我發展意識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如若缺少自我發展意識,教師專業發展便成為一紙空談[7]。中學思想政治課內容本身理論性就比較強,邏輯嚴密,知識相對抽象,課程資源的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導致政治課缺乏吸引力。加上傳統應試教育觀念依舊存在,高考仍是社會、家長評判學校的主要標準,迫使政治教師繼續以應試教育的觀念繼續開展教學,久而久之,政治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逐漸降低,嚴重地挫傷了自身主動追求專業發展的積極性。
2.中學政治教師知識結構較為單一
師以識為基,博識,方有教育力。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涉及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當前教育改革對中學政治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政治學科知識,還要掌握教育科學知識、實踐性知識和相關文化知識。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中學政治教師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思想、政治、道德等專業知識有深刻了解,但對其他方面的知識涉獵甚少。在行動研究中,中學政治教師知識結構單一問題,往往成為其專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往往引致中學政治教師工作量大,教學任務繁重,缺少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掌握其他知識。另一方面,中學政治教師缺乏教育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部分教師仍固守以往的“說教”形式,政治教育理念落后于時代,囿于中學政治教師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從而影響了自身的專業發展。
3.中學政治教師專業能力不足
實踐表明,要想成為優秀的中學政治教師,不僅要具備政治學科深厚的專業素養,而且還要有熟練的教學專業技能。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不僅對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保障中學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也有深遠的影響。但是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部分中學政治教師缺少科研創新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等問題日漸凸顯。尤其是一些專業精神欠缺的政治教師,墨守成規,安于現狀,把教學當成一種任務,忽略中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缺乏理解學生和教育學生的技能。作為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的核心要素,教師專業能力的匱乏,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包括中學政治教師在內的部分教師能力不足的外在呈現,這也直接制約著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變革與重構:行動研究視域下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創新之路
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了更高的期許。行動研究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這就要求廣大中學政治教師理論聯系實際,自覺樹立行動研究理念,立足于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使行動研究更好地運用到教育研究領域,借助于行動研究,促進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
(一)強化中學政治教師自主發展意識
教師作為專業發展的實踐者,承擔著專業發展的主體責任。中學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學校實現德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其特殊的學科性質賦予了教師角色的特殊性,中學政治教師必須內化職業角色,并形成對職業的高度認同感,才能意識到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8]。面對政治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中學政治教師應自覺克服負面情緒,迎難而上,充分發揮行動研究的引領作用,增強自主專業發展的意識,主動對自身實踐活動和教育理念進行省察和反思,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與自我專業發展的措施,把追求終身自我發展作為教師職業生涯的推動力量,摒棄教師職業是“上級部門的工具、約束人成長的工作、職稱評定”等謬論,增強職業認同感,保持積極的工作心態,加強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研究,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這才是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
(二)健全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制度
當前我國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不夠完善,直接影響了教育改革進程。若想加快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步伐,必須健全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保障作用。首先,規范政治教師入職資格和教育準入資格。改革與完善政治教師資格制度,既要有教師資格準入制度,逐步提高對教師入職資格的要求,也要推出教師資格再認證制度,保證教師在其從教生涯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更好地適應中學政治教學的需要。其次,倡導教師合作機制。政治教師作為行動研究的主體,應該主動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交流,理解合作的真正實質,這不但是為政治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利契機,也使教師之間的情感、思想得到充分交流。最后,完善教師專業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國與教師直接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新訴求得不到滿足,因此,必須及時地對相關法律法規予以更新和補充,維護政治教師的專業地位,為其專業發展保駕護航。
(三)加強中學政治教師相關培訓
教師培訓是教師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政治學科,需要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及時補充到課堂知識中,這就要求中學政治教師與時俱進,積極參加相關教育教學培訓。但由于社會上普遍存在著政治學科地位低,僅僅是“副科”的偏見,對政治學科缺乏重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治教師學習和培訓的熱情[9]。若要使中學政治教師堅定專業信念、完善專業人格,必須對其加強相關培訓。第一,培訓目標人性化。在培訓過程中,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根本,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關注發展過程中的“人”,唯有如此,培訓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培訓內容全面化。由于中學政治課是兼有智育性和德育性的課程,所以既要加強對政治學科的培訓,使教師對專業知識由懂變精,又要對其他相關知識進行培訓,優化政治教師的知識結構。第三,培訓模式多樣化。要大力變革目前采用集中培訓的單一模式,積極提倡以專家協作為指導,以反思為中介,以解決學校和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導向的培訓模式,提高教師的培訓效果。此外,還可以開展以計算機為主的“網絡培訓”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師共享教育資源。通過多形式的培訓模式,提升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素養,滿足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
(四)重構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機制
教師評價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調控、導向、激勵和促進的功能,有助于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提升。當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式單一,評價機制不完善,教師專業發展進程停滯不前。因此,必須改革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法,健全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機制,為其專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第一,建立合理完善的內在激勵機制。將政治教師作為行動研究的主體,通過內在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熱情和動力,真正讓教師從評價過程中受益,促進政治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這是教師評價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所在。第二,優化教師評價方式。改變以往對中學政治教師的單一評價模式,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技能、教學效果、學生反饋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評價方式的優化激發中學政治教師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第三,認真落實教師評價反饋。學校應做好政治教師評價反饋工作,加強學校與教師和教師自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牢固樹立職業自信心,增強專業精神,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之目的[10]。
參考文獻:
[1]張曉艷,龐學慧.論行動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2):70-73.
[2]李曉玲.論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發展[J].學理論,2016(5):200-201.
[3]孫杰.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1):18-20.
[4]周鈞.行動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一位中學教師的案例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4,26(4):75-80.
[5]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6]趙荷花.論教育信念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7(4):130-133.
[7]林曉華.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2.
[8]張麗.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政治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路徑探析[J].赤子,2015(22):194.
[9]周麗莉,李永洪.新形勢下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30(7):138-140.
[10]孫自敏.淺析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J].新課程學習,201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