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鴿
摘 要:校園文化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育人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削弱甚至消除社會不良文化對中職生的影響,構建積極向上、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中職學校在辦學活動中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通過構建信息、空間、時間、教學、組織等有效開放與溝通的開放式校園文化,有利于營造一個健康積極、富有時代性和職業性的校園文化環境,從而變校園文化為更廣泛的文化校園,充分實現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中職學校;開放式校園文化;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22
課題項目: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文化人,活動育人德育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ZJZB2016203)成果。
作者簡介:李 鴿,女,湖南道縣人,湖南省道縣師范學校教師,講師。
一、新形勢下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迫切性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并涵蓋學校教育者、管理者,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它是學校教育中的隱性教育因素,在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中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以職業性、專業性為特點的中職教育,校園文化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競爭力的提高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中職學校的現狀和發展對其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1. 人力資源強國建設要求職業學校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當作重要任務之一
隨著人們對教育本質認識的加深,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各國各級各類教育的共同任務。職業教育作為促進個體職業發展的重要教育類型,也承擔著促進個體全面發展的基本任務。具體體現為在進行專業道德、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同時,應加強通識教育,使職業學校的學生掌握基本的人類社會和科學文化基本知識,培養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形成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此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在職業發展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職業教育機構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文化傳遞、選擇、育人和創新功能,以推動職業學校可持續發展。
2. 低俗文化、暴力文化等不良文化入侵校園,嚴重影響了中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健康發展
20世紀末以來的信息化浪潮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學校教育的發展。諸如低俗小說、惡搞、低俗歌曲、拜金主義等低俗文化和暴力文化以不可抵擋之勢闖入學校這一片育人的凈土。
當前的中職學生為“90后”“00后”,其成長面臨著各種社會問題,如家庭關系復雜(單親家庭、外出務工家庭)、網絡信息普及化、文化環境污染等。可以說,他們是物質生活富有但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匱乏的一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他們缺乏一定的判斷力、自制力,不良文化的入侵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被奉為至上,厭學、早戀、打架、搶劫、沉迷于網絡游戲和低俗小說,甚至吸毒、犯罪等成為當代中職學生成長的主要社會問題。這就迫切需要中職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建設平安、健康、文明、和諧校園,推動學校形成務實向上的校園文明風尚”,為學生的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二、開放式校園文化與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作為社會要素之一,處于一個開放的社會系統之中。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不可能與社會割裂開來營造所謂的理想型的校園文化。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面臨著復雜的社會環境,同時應“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職業學校特色”,開放式校園文化不失為中職學校探索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新理念。
1. 開放式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涵
開放式校園文化是一種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它源于開放式學校教育。“開放式”并非意味著以教書育人為主要職責的學校對任何文化的完全開放和接納,而是強調以一種包容、辨別、有掌控力和選擇力的姿態實現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盡管當前關于開放式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不一,但基本上都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根本,通過開放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和特色校園文化的形成。
2. 開放式校園文化的基本特征
開放式校園文化是相對于封閉式校園文化所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因此,在特征上呈現出明顯不同于封閉式校園文化的特點,具體體現如下:
(1)信息渠道的通暢化。這是開放式校園文化的首要特點。一個開放的系統必須是一個信息渠道通暢的系統。文化的流動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無法完全阻隔不良文化的影響,但必須為先進文化、健康文化的引入提供渠道。
(2)空間布局的多樣性。校園文化具有廣泛存在性。一個開放式的校園文化應善于利用校園空間,合理布局,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空間環境。
(3)行為目標的一致性。校園文化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密切聯系,共同構成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校園文化與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必須保持內在的一致性,以便實現好的教育效果。
(4)校園與家庭、社會一體化。健康積極、靈活多樣、體現時代性和職業教育特色的開放式校園文化離不開良好的合力。校園與家庭、社會應相互聯系、緊密配合,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式校園文化。
三、中職學校開放式校園文化的構建
1. 建立開放式校內外信息平臺,引導學生篩選辨別
開放式校園文化理念既反對為防止不良文化入侵而人為地將學校與外界隔離起來,同時也不贊同將文化之門完全開放,將一切文化因素引進校園。基于開放式校園文化理念,一方面學校必須打破信息隔絕的狀態,保證信息的合法引入,讓學生及時了解校內外信息,成為社會成員。另一方面,考慮到當前中職教育階段的學生辨別力、判斷力較差,但又處于個性、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有必要通過案例呈現、視頻觀看、社會實踐和服務、主題講座等方式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選擇性吸收和理解,增強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和自制力,從而利用信息環境幫助學生在思想和認識上不斷進步。
2. 充分開發與利用教育空間,打造生活化、人性化的文化環境
傳統的教育空間利用多集中在懸掛名言警句、學習園地、黑板報、信息欄等形式。開放式校園文化的構建要求中職學校拓寬文化空間,充分開發與利用班級教室、專業教室甚至校園小道、提示板、垃圾箱等空間,打造生活化、人性化的文化環境,寓教育于文化環境中。
班級教室是學生學習和活動的主要場所,應妥善開發與利用。當前中職學生中普遍存在被手機“套牢”的現象,這就需要教育者善用班級空間,營造富有刺激和吸引力的文化環境,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中開辟出寬廣的教育空間。比如,班級可建立圖書角,定期增添內容積極健康、豐富多樣且符合本班學生興趣和成長需要的圖書或報刊;規劃作品和活動成果展示區,將學生的點滴生活和進步以及活動狀態一一展示;布置班級自然角,用可愛的小動物或富有生命力的植物點亮學生的學習生活等。
此外,由于專業學習的需要,中職學校一般都設有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室。在開放式校園文化建設背景下,一方面,專業教室應從光影、格局、色調、風格設備方面實現藝術文化,同時在設備、條件、材料方面滿足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專業教室可以不僅僅局限于固定的場地,可根據教學的不同需要,從室內延伸至室外,從學校延伸至校外的實踐基地。校園小道、提示板、垃圾箱等不同的空間和物品都可以成為校園文化的載體。
3. 整合規劃教育教學時間,形成彈性化、模塊化的時間制度
針對“理論—實踐”的教學特點,基于開放式校園文化,應重新整合規劃學校教育教學實踐,形成模塊化、彈性化的時間制度。“學期-月-周”時間管理制度就不失為一種彈性化制度。即中職學校在安排本學期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情況,每隔一個月或兩個月,整合出四天至一周的實踐,組織學生深入相關行業第一線進行實踐和調研。相應地,教師的教學應形成一定的模塊,確定每一階段的教學重點,安排每一階段的調研任務和實踐任務。在教育教學時間上的彈性化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不斷調整和反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 實行個性化指導和多元化的評價,營造寬松、自在的發展性環境
開放式的校園文化在教學方面著眼于發展,提倡發展式的評價,更為注重個性化、多元化。因此,構建開放式的校園文化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一方面,提倡個性化的指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困生,鼓勵特長生。針對不同發展層次和需要的中職學生,給予不同的學習和職業指導。另一方面,實行多元化的評價制度。評價以學生的個體發展為出發點,首先要考慮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要樹立以德為先的觀念。同時評價時還應允許且肯定學生個性化地發展,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自在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5. 建立有效的組織溝通渠道,實現學校系統內部的開放和聯系
開放式校園文化包括溝通順暢的組織文化。在中職學校內部存在不同的班級、年級、學科、專業、部門,實現學校系統內部的溝通和聯系是開放式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校級活動、年級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加強班級、年級、專業之間的聯系,此外,選取特長或優秀學生幫助和帶動其他學生的“小先生制”也是開放式校園文化理念的一種體現。另一方面,通過成立專門的校級聯合組織,如科研管理中心、學科委員會或教師促進會等,可加強不同學科、專業和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從而保證整個學校組織富有開放性和吸收性。
6. 加強學校與家長、社會的聯系,形成開放式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氛圍
開放式校園文化不僅強調一種開放的姿態,更為重視的是其開放式的行為。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因此中職學校在育人方面、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應建立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平臺和溝通機制,如短信平臺、家校聯系手冊、電話家訪和實地家訪制度等,了解家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看法和建議。同時,作為中職學校還應密切與社區、企業之間的聯系,了解社會與企業對學生的期望,將其合理部分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從而真正推動開放式校園文化模式的構建,使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在開放、鑒別、吸收中形成各自的特色,最終使文化覆蓋校園,使校園文化成為具有更大育人價值的文化校園。
參考文獻:
[1]校園文化[EB/OL].http://baike.baidu. com/view/40820.htm.
[2]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 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 意見[Z].教職成〔2010〕8號.2010- 05-20.
[3]殷昭舉.試論青少年所面臨的“文化環 境污染”問題[J].青年探索,1999(2): 15-17.
[4]熊 梅.新型學校的構建——開放式學 校教育的本土行動與創新[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113-128.
[5]張 揚.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促進中 職學校素質教育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 與科技(下旬刊),2012(9):237-238.
[6]符 強.開放式辦學模式下的高職校 園文化建設思考[J].中國科技縱橫, 2009(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