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方向,基于核心素養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教學的首要目標。文章結合歷史學科的性質,以核心素養中時空觀念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了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培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時空觀念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03
作者簡介:馬清才(1967—),男,吉林長春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其中,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思維。對學生時空觀念培養的目標是通過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知道特定史實與特定時間、空間的聯系,知道劃分歷史時空的方式,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歷史現象之間的關聯。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時空觀念至關重要。
一、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時空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1. 歷史教材編排為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帶來的障礙
當前的歷史教材是按照時間發生的順序進行編排的,如七年級學習的是中國古代史、八年級學習的是中國近現代史、九年級學習的是世界史等,雖然這種編排方式是按照歷史的時間順序編排的,但是這種編排的方式把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割裂了,甚至有不少的學生認為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不同,把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地位放在同等位置等,這樣的問題屢見不鮮。造成這樣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時間較長,另一方面則是在初中三年的學習中只有中國史和世界史,沒有其他國家的歷史,因此造成了學生的這種誤解,使歷史教材在空間要素上的表現弱了一些,雖然培養了學生的時間觀念,但是空間觀念的培養沒有跟上。
2. 歷史教師不重視時空觀念的培養
很多中學歷史教師并不重視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在教學中,往往會重點強調單一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等,并沒有對時間產生的前后歷史背景進行聯系,甚至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挑重點內容來學習,對一些非重點內容一筆帶過,甚至不講。對大部分中學歷史教師來說,尤其是對農村中學歷史教師來說,在課堂中較少使用歷史年表、歷史地圖等進行教學,對這些教具的認識也僅僅是停留在教學輔助工具的認識上,并沒有認識這些教具對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價值。
3. 歷史教師對時空觀念認識的誤區
不少教師雖然也在努力培養學生時空觀念,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教師并沒有正確認識時空觀念,對時空觀念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如在一次公開課上,一位教師講課的題目是《西學東漸》,這位教師的設計思路很好,通過繪制時間軸的方式來展現“西學東漸”的過程及歷史事件,當他把所有內容填入時間軸后,總結道:“‘西學東漸是一個歷史大趨勢,是西方先進文明帶動世界文明的發展,由這幾件歷史事件(指時間軸的幾個內容)可以看出這種潮流。”從他的話語中不難看出這位教師教學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全球背景下了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樹立時空觀念,但是,這位教師僅僅是拿出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并不足以達到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措施
1. 樹立正確的歷史時空觀念
趙亞夫教授曾提出:“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于教師有怎樣的學科教育觀念,其次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水準。”這主要是因為教學理念指導著教學行為,教師只有有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開展有效的教學行為。培養學生時空觀念,首先應該重視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時空觀念的培養,必須以歷史知識為基礎,離不開對歷史事件背景的學習。如在學習《五四運動》時,如果教師只講學生游行的路線,那么很多學生并不會有多大興趣,如果在游行路線中加入細節,則會使學生產生興趣,形成基于當時事件的時空感受。如“學生通過外國使館區時,由于星期天的緣故,公使不上班,學生通過巡捕遞交說貼,但是巡捕幾次拒絕,試想,當時沒有柏油路,也沒有水泥路,只有泥土路,3000多名學生走起來會是一個什么狀況,如果天氣又熱,而你是當時的游行學生,你會有什么樣的心情?”通過這樣的背景介紹,能夠使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設身處地地想象這個情景,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同時要明確歷史時空的范疇,歷史是一門時空結合的學科,不僅需要以時間為軸線,順序發展,還需要以空間為橫線,全面展開。因此,在歷史學習中,教師就應該明確歷史的時空范疇,使學生能夠知道學習的是什么、怎么來學,教師應該按照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歷史階段,概括出總特征,通過具體知識組合成事件,把事件組合成年代,把年代串成歷史總貌,經過這樣的培養,學生就能夠對時空觀念做到具體把握,真正形成時空觀念。
2. 擬訂科學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教學活動之后所要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想要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教師就應該注重在教學目標中引導學生通過對教材知識的學習掌握時空學習的方法。如山東大學附屬中學趙然老師的《科舉制的創立》教學設計,通過從教學目標下手,使學生能夠借助時空方法掌握知識。他所設計的教學目標為:①通過學習掌握科舉制從誕生到完善的基本過程,準確說出每一階段科舉的主要特征,從不同角度了解科舉制的影響。②通過閱讀教科書中的文字、圖片資料,直觀地感受科舉時代的歷史場景,能用歷史的方法從科舉制的源與流體驗制度創設進程帶來的歷史感。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借助時空學習的觀念,也能夠使學生學習到利用時空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歷史的效率,增強歷史學習的興趣。
3. 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
歷史課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而不是通過堆砌教學資料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教材本身的資源來完成,如教材提供的歷史年表、歷史地圖、歷史人物畫像等,雖然這些資源都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但是,若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則能使學生真正具有時空意識。如在學習《五口通商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判斷這幅插圖屬于哪部分的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的歷史知識,如鴉片戰爭的前因后果、時間、地點、結果等,并依據這幅歷史地圖,提出這樣的問題,如:“這些通商口岸從南到北有哪些城市?這些城市分布有什么特點?”問題的設置要能使學生依據地圖回答出來。最后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可以進一步鞏固和延伸知識,如“你能找到京杭大運河嗎?為什么北方沒有通商口岸?黃河入海口在哪,與現在的入海口相比有什么差別?”這些問題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歷史空間感,讓學生讀懂歷史圖語;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新奇感,通過歷史地圖發現不一樣的歷史空間,借助空間理解時間的變化,通過對比,發現不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措施,希望能夠為廣大一線歷史教師帶來借鑒。但是,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因為核心素養改革才剛剛開始,還因為當前不少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識還不到位。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立足實際,通過不斷學習摸索,總結出適合自己教學的核心素養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喻學忠,胡利利.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對 初中歷史教學的指導——以新編人 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學為 例[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1): 106-109.
[2]李新英.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對歷史核 心素養的解讀[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2017,33(2):71-73.
[3]田紅彩.基于學科素養的“初中歷史 項目式學習”實施策略——以“北洋 金融街的變遷”項目式學習為例[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18(2):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