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彪
摘 要:數學學習能力是人所具有的多種能力之一,其本質也就是學習能力,農村的孩子在學習上相較于城市的孩子而言具有能吃苦、勤勞的優良品質,由于一些條件的限制經常會出現一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缺少良好的學習監督者和指導者,要提高這些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實行的迫切要求,也是新課程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改革方面的重要體現,在數學教學方面,老師通過課堂教學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課堂內容的相關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己動手操作的良好學習習慣,為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能力;實行策略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學習數學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學好數學起著關鍵的作用,在基礎教育新課標課程改革實行和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教育具有傳統教育所欠缺的創新性、探索性、應用性、實踐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良好體現,在教學改革和社會構建的教育觀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意識并形成數學學習能力開發新知識是數學教學最核心的內容。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知識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具體方法有哪些呢?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因而老師要善于從實際生活出發,讓數學走進生活,讓數學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看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到數學的加減法運算時,100-12-13=?此時,老師就可以從生活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去聯想:媽媽帶了100塊錢去買東西,買大米花了12元,買花生豆花了13元,那么現在收銀員應該找給媽媽多少錢?這樣的抽象教學可以從生活經驗提煉出簡單的運算規律,久而久之可以使學生養成速算的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且勇于提出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知識探索的欲望,啟發學生的創新性和創造性思維,對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數學方面的乘除法時,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總共有100顆糖果,現在面對著全班50個學生去平均分配,那么每個學生可以平均得到多少顆糖果,并讓學生用自己的手指比劃出來,學生可以根據加減法的原則算出來答案,這時候老師可以加大難度,如果只有90顆糖果,那么平均下來每個學生可以得到幾顆糖果,這個時候學生都難住了,有的學生會伸出一個半手指,這時候老師就會問學生為什么會這樣比劃手指,讓學生去提出自己的疑問,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疑問,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出乘除法的概念,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創造能力。
三、開設新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勞逸結合
處于童年時期的孩子,“玩”也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如果老師總是強迫孩子去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久而久之,孩子對于學習時的那種情緒高昂和思維活躍的狀態就會消失,當孩子被動地接受新的知識,孩子的身心會處于一種極度疲乏的狀態,對學習失去興趣,使學習成為成長路上的負擔,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迎合學生的愛好,設計一些以課堂內容為基礎的可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趣味游戲,讓學生主動去依靠自己的知識、經驗、策略去主動探索教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愉悅、高效,例如,在學習分數時,把一個最多分為四份的月餅分給兩個人,總共有多少種分法,讓學生相互比較著去思考問題,這個時候就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在有趣的課堂氛圍中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內容的學習中。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思考問題更加全面,對數學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總之,小學數學基礎教育是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迫在眉睫,數學的學習是生存的必然技巧,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也影響著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對于小學數學教育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為了讓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發展得更好,本文對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建議,希望能夠對小學教育事業起到積極的影響。但由于個人的能力限制,無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對于小學數學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布赫.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蒙古數學課程評價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2]謝艷紅.新課改的哲學思考[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3]郭華.小組合作學習德理論假設與實踐操作模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