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坤
摘 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國大約有600所普通本科院校轉為職業本科院校。在當前教育轉型視角下,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企業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在市場經濟主導下,高等教育必須通過“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開展,讓學生實現零距離就業,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實現學校企業優勢的互補,共同培養出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更好地滿足區域經濟與企業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
關鍵詞:教育轉型視角 電子信息類專業 產教融合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b)-0165-03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化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創型性、復合型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因此,研究職業教育與電子信息類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并應用于民辦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本文是立足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和珠海地區乃至珠三角的地域經濟,以電子信息類專業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例,深入研究基于民辦獨立高校與企業合作的有效模式和機制,旨在尋找新的切入點與突破口,營造校企良性互動的運行環境,使學校、學生與用人單位崗位實現零距離對接,更好的滿足地方區域經濟與企業運行發展需要。
1 用人單位對于學校教育目標重要性的認識
此次調查內容分為四大問題,調查選項分為三個不同層次重要度,用人單位依據畢業生的工作素質和現工作情況和對擇業的有關看法,來判斷學校課程的重要性。
問題1:具備本專業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成為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工程師。
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工匠精神以來,社會上各用人單位更注重招聘對象的實操能力。據收回38份的問卷顯示,其中27份選擇非常重要,8份選擇很重要,3份選擇重要。
問題2:拓展科技視野、注重科學倫理;培養與團隊溝通、協調與合作精神。
具有一定基礎的專業知識理論,是對于畢業生的基本要求,具有團隊意識,工作協調能力是對當代大學生的首要條件。根據回收調查問卷中,三個不同層次滿意度為27、11、0。
問題3:具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及創新能力,更好地服務社會。
不斷學習才能有更加豐富的創新能力,畢業生具有足夠的創造力不僅能推動所在企業的長遠發展,同時也能穩固其社會地位。此次問卷中23個非常重要、13個很重要和2個不重要。
問題4:具有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與國際視野。
一個企業的發展在于加工、制作、創造,具有良好商業和學術外交溝通能力的畢業生在招聘時更受青睞。其中9份認為十分重要,9份認為很重要,剩下的18份選擇重要通用人單位溝通和個別咨詢、對于學校教育目標的重要性還是顯而易見的,學校通過問卷回訪完成對教育制度的改善。
2 用人單位對于學校對學生不同核心能力培養重要度的辨別
不同專業學校的培養有不同的目的性以及專業方向敏感性,而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出于保障公司的均衡發展條件下,必定廣納賢才來壯大自己的隊伍,而畢業生的核心能力必然是招聘公司所看重的重要條件之一,因學校教學大綱對學生畢業時技術核心能力有著直接決定性作用,所以此次調查有著極大的可行性。此項調查內容分為八大核心問題,同樣依次分為三個不同層次重要度。
問題1:具有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及工程知識的能力。
高等數學幾乎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它有著極強的基礎性以及拓展性,高數的存在是其他各項專業課程的基礎,依此學生學習其他原理會更容易接受。據收回問卷,三個不同層次重要度的數據為16、16、6。
問題2:具有設計與開展實驗,及分析與解釋數據的能力。
作為大數據時代的新生,我們應十分敏感并且便捷地將各類數據庫里的各種數據來解釋、運營及生產。對此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為20份贊同非常重要、14份贊同很重要、4份贊同重要。
問題3:具有開展工程時間所需技術、技巧及使用現代工具能力。
面對實習及工作崗位,畢業生往往需要的是熟練的動手工作能力,而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工業制造業的自動化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其原理及理論還需能熟練的操作機械,提高生產速率。這與我校為學生開設的精工實習是相對應的,據收回數據,報告比例如下:非常重要21份、很重要13份、重要4份。
問題4:具有設計工程系統、組件或工藝流程的能力。
除去掌握應用已有軟件能力,學生因有團隊自主研發開發程序編寫能力。同時,了解工藝制造流程并且優化其過程才是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此項技能的重要性對于招聘公司來說有14張問卷顯示非常重要,有18張問卷顯示很重要,有6張問卷顯示重要。
問題5:具有項目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技術型人才除去技術高要求之外,還應具有團隊合作意識,工作協調能力,以及能在團隊內外部進行有效溝通整合整體所趨向的意見,從而完成工作。以最短時間最少經費最高效率的方式來推進工作,是很多企業所看重的能力。38家企業中有23家超過50%的單位認為這項能力非常重要,13家認為很重要,只有2家稍次,認為重要。
問題6:具有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綜合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此項能力的要求更偏向于大型可自主研發開發產品的用人單位招聘要求,但也包括正在逐步欣欣向榮的中小企業,對于未來來說,擁有高技術研發能力的學生就業率選擇性都有更大空間。數據如下:非常重要17份、很重要13份、重要8份。
問題7:具有認識時事議題,了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培養終生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對于學校來說,老師所教授的知識大多都為基礎,而學生保持自己繼續學習,不斷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企業十分看重的。因學生知識量的儲備決定這個招聘他的企業的發展方向及決策,所以學生也應保持對于新興事物的好奇感。依據收回問卷顯示有18家單位認為非常重要,14家認為很重要,5家認為重要。
問題8:理解及應用專業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遠觀點。
學習新事物對其倫理提綱的了解是理所應當,同時學生也應多參考各方面的多元化因素及理論,因地制宜對于不同意見應持保留與尊重的態度是顯示自身道德素質修養最直接的體現。受調查企業中有9家認為這項能力非常重要,19家認為很重要,有10家認為重要。
3 結語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個人對于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術能力和學習創新能力還是很看重的。除此之外對于團隊合作意識,工作協調能力也很看重。學校可以根據本次調查的結果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方便學生更好地了解本專業就業的需求和自身能力的需求。
面對社會需求和大學生自身特點,學校可以開展創業教育與服務,努力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力。還應該根據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適時調整大學的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把專業課程設置的縱向深入與橫向拓寬統籌起來,打破專業之間的壁壘,培養復合型人才。并適度、適量地在大學生中開設實踐型課程,在教學計劃中要大力強化社會實踐環節,把社會實踐和教育實踐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切實提升大學生適應市場需要的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大學生的工作協調能力。
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課程教學改革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本科院校課程建設的方向。電子信息類專業是計算機軟硬件結合,面向硬件、側重實踐應用的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下的課程建設,將不斷更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通過項目實踐,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滿足計算機相關工作崗位的需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過程。計算機專業的主要特點是理論性、實踐性強,發展迅速。為了使教師能夠全面了解計算機專 業有關內容,了解計算機技術最新的發展動態,應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鼓勵教師深入企業,接觸實際項目,與企業開發人員面對面的進行交流,深入了解企業對崗位能力的需求。要規范課程要求,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要注重課程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要“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融教、學、做于一體。
教學的首要目標培養學生適應企業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以及綜合職業素質,突出職業教育的知識、技能目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更應有大量的實驗、實訓和實習等實踐教學內容,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要融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元素。理論知識的講授要有實踐案例,實踐部分既要有校內實訓又要有校外實習。課程教學內容的構建要以培養企業需要的職業人才為目標。培養目標要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職業素質為基礎,以培養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為目標,實現職業能力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石玉昌.“互聯網+”教育轉型促西南民族地區教育脫貧研究[J].中國電化育,2018(4):26-34.
[2] 康曉偉.高水平綜合大學教師教育轉型研究[J].教師發展研究,2018(1):14-18.
[3] 李燕清.網絡學習主導下現代繼續教育的發展轉型[J].中國成人教育,2018(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