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知識每天都以指數爆炸的形式成倍增加,學生要想獲取更多的知識,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應用快速閱讀法,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快速閱讀法;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初中語文教學也面臨全新的挑戰和改革要求。據相關資料表明,今后的中高考語文試卷題量將會有所增加,這也意味著學生必須要具備快速閱讀的本領,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整地做完一套卷子。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快速閱讀的訓練力度,實現閱讀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有效變革,在這個基礎上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一、 整體認知式閱讀
整體認知式閱讀方式是提升閱讀速度的重要方式之一。這是丹·考斯特的重要觀點。在多人閱讀過程中,學生往往采取“點讀式”方式進行閱讀,即逐字逐句認讀,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做一些不必要的重復。尤其是閱讀的時候讀出聲音,這些都對讀速造成影響。據有關實踐研究表明,采取“點讀式”方式進行閱讀,每秒鐘可以閱讀5.63個字,使用整體認知式方式進行閱讀,每秒鐘可以閱讀8.21個字。由此可見,整體認知式閱讀是一種可以有效提升閱讀速度的閱讀方式。在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語義群、關鍵詞等方式進行推斷。借助這種閱讀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掌握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對文章闡述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初步的了解。有關實踐研究表明,對學生而言,快速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語文教師可以以此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整體認知式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閱讀的范圍和閱讀節奏進行控制,由一字一字閱讀變成一句一句閱讀,再由一句一句閱讀變成一段一段閱讀,這樣既能使閱讀速度加快,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二、 快速理解性閱讀
對閱讀而言,理解是根本,也是關鍵。在閱讀文本材料的時候,學生不僅要對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還要從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對主題思想進行理解,還要對一些段、句、詞等細節進行理解。當前初中學生普遍存在閱讀能力差的情況,閱讀過程中比較被動,經常只閱讀不理解,這給后面的閱讀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整體閱讀效率下降。在指導學生快速理解性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看首尾句、文章中的插圖以及文章題目等,在這個基礎上對文章的大意進行預測,然后再進行閱讀,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相關內容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快速理解性閱讀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將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概括出來,然后從七個方面對文本內容進行解讀。再則,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一下作者為什么先要寫四個“講究”,然后寫三個“注重”。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美進行探究,一起走進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的活力美、素雅美、含蓄美、自然美等特點進行領悟。這樣就可以通過理解實現對文章內容的快速閱讀和領悟。
三、 默讀與略讀訓練
在快速閱讀方式中,默讀是一種最基本的閱讀方式。這種閱讀方式主要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發出任何的聲音,利用眼睛快速瀏覽文字。這樣,讀速就不會受到朗讀以及語音的約束,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進行思維和語言之間的交流活動,也就是邊閱讀邊思考。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往往受到自己語言和語速的干擾,而默讀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除此之外,默讀還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結合定量閱讀,學生的閱讀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略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方式。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視線對文字進行快速掃視,注意抓住主題句和關鍵詞,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做到迅速了解。對于文章中一些繁瑣的背景介紹以及細節描寫可以自動過濾,略去不看。這種閱讀方式不需要學生逐字逐句進行閱讀,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相關的數據、圖表和目錄等進行閱讀,通過部分內容快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一旦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不必繼續往下讀。換言之,學生掌握了略讀技巧,就掌握了從閱讀材料中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這對閱讀速度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實現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快速閱讀法,不僅有利于語文教學理念的落實,還能幫助教師構建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語文教師是清楚認識到快速閱讀教學法的優勢,加大對快速閱讀法的研究力度,將其價值充分挖掘出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實現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袁遠輝.格呂寧超級快速閱讀方法在中學閱讀課中的開發和教學[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5,25(02):68-72.
[2]吳旻.中小學生認知風格影響語文快速閱讀理解的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
[3]韓映虹,李慧生,閆國利,張喜英.小學生快速閱讀的眼動實驗研究及對語文教學的啟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72-75.
作者簡介:
趙美仙,云南省玉溪市,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老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