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中的很多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實踐,靈活的應用生活化實驗和素材,能夠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本文細致探討了生活化實驗和生活化教學素材在高中物理課堂導入環節和教學環節的應用,為高中教師新高考背景下物理科目教學的優化與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實驗;生活化素材;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2017年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全面推進,要求教師必須從知識教學層面上升到能力教學層面,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想要完成培養學生物理知識應用能力的目標,在提升學生物理學習質量的同時幫助學生備戰高考,教師必須加強對生活化實驗和素材在教學中的應用力度。生活化實驗及素材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和實踐應用的聯系,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了解相關知識的應用場景和方法。但生活化實驗及素材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卻對物理科目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生活化實驗及素材在新課導入環節的應用
物理作為基礎自然學科,其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實踐有著緊密的聯系。高中物理雖然比較抽象,但其很多概念、理論、定理和知識點都與生活實踐有緊密聯系。將生活化實驗及素材應用到物理課堂導入環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設計。
例如,《重力勢能》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對重力勢能的了解興趣,我設計了如下生活化問題場景。
場景一:用多媒體設備給同學播放了陶瓷花瓶落地摔成碎片的視頻,并提出問題“陶瓷花瓶落地并沒有受力,是什么導致花瓶下落并打碎?”
場景二:將粉筆高高拋到空中,觀察粉筆上升和落地的過程,并提出問題“為什么粉筆上拋的過程中,手要用力氣?粉筆下落時,卻不需要人為施加外力卻能夠自然下落呢?”
給出場景并提出問題后,同學們陷入思考。有些預習過的同學,已經能夠給出是由于重力作用的正確答案。通過生活化案例的引用,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趁機導入重力勢能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兩個生活化場景的引用,圓滿地完成了重力勢能的教學任務。
這兩個生活化場景,均為生活化重力勢能比較典型的生活化案例。通過視頻播放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場演示實驗,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讓同學將接下來所學習重力勢能相關內容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應用意識。
二、 生活化實驗及素材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標物理教材中,課堂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內容比較大。但由于高中學生學習任務重,物理課堂的有限課時根本無法完成這些實驗。學生實驗操作經驗不足,會對其物理知識的理解和物理知識應用能力的養成帶來困難。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一定要善于引用生活化實驗和素材,通過指導和引導學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材料來自制實驗儀器,讓同學們學會如何在課下以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完成課本實驗技能訓練,讓同學在課下實驗中能夠得到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光》一章內容教學中,教材安排了很多關于光的衍射、光的干涉、光的偏振等觀察實驗。這些實驗雖然器材上要求不高,但對實驗環境卻有比較嚴格的要求。課堂課時量短,想要帶著學生在課堂完成這些實驗,是不太現實的。為了讓學生能夠完成觀察實驗的任務,我將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相關實驗素材生活化,并提前錄制微課操作視頻,將實驗方法教給學生,并給學生安排了課下實驗觀察任務。
實驗一: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該實驗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為了讓學生更容易觀察到現象,我讓同學們在課前準備了黑色不透光卡紙片、美工刀、玻璃板等實驗素材。第一,把黑色不透光卡紙放到玻璃板上,并用美工刀在卡紙上劃出間距小于0.1mm的兩道細縫。第二,讓同學們將帶縫的紙板放到眼前,透過雙縫觀看白熾燈的燈絲。第三,通過觀察可以在燈絲兩側發現有彩色干涉條紋分布。
實驗二:拿兩支鉛筆放在眼前,并排靠近眼睛。一只眼睛閉合,另外一只眼睛從鉛筆的縫隙中觀看白熾燈燈泡(燈與鉛筆平行),不斷調節兩支鉛筆的松緊(縫的寬度),可觀察到平行的彩色條紋。
上述兩個實驗其實驗素材均來源于生活,學生在身邊就能夠簡單地獲取。在演示實驗中,學生用手頭的材料就能完成觀察實驗,相比于課本上的標準實驗,雖然實驗效果并不理想,但學生卻能夠在課上和課下自行觀察,不僅實現了以實驗觀察輔助教學的目的,還激發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興趣,鍛煉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生活化實驗和素材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知識和實踐之間的聯系,實現對學生物理知識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善于觀察生活,總結生活化實驗,并將其靈活的應用到教學設計中,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方曉平.取生活之源 活教學之水——例談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物理中的應用[J].物理教學探討,2012,30(3):11-13.
作者簡介:
馬全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廣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