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生物作為高中科目中的重點科目,更需要加強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幫助高中生更好地發展以及具備未來在社會中發展的能力和要求,具備核心素養就特別重要。因為其具有綜合性、發展性和終身性,所以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只有養成好的核心素養“生命觀念”,才能解決目前的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羈絆,使學生有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 生物課堂;生命觀念;培養策略
2014年3月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明確提出各學段需發展核心素養,并將核心素養作為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同時對教育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提出了根本性要求。培養高中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可以從生物核心觀念的培養、核心能力的培養、理性思維的培養、核心知識的培養等4個方面進行。生物作為最基礎的科目,也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聯系現實最為緊密的學科,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的培養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指在相關學習階段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品格和能力,例如對于相關基本知識的理解,基礎的研究方法與批判性思維的掌握,同時更要有尊重客觀事實、理性思考的能力,掌握科學的發展本質,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相適應的關系,并逐步養成個人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基本的知識技能、思維方式、情感態度。
二、 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就是對可觀察到的生命現象、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的抽象概念,也是人們經過實質認證后的觀點或想法,它能夠幫助更好地理解及解釋大環境內與生物相關的事件和現象。同時也是能夠解釋或理解生物學核心素養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生命觀念與生物學科的重點概念并不相同,因其有上位性和跨概念性,更是其他概念的歸納總結。學生可以在理解生物學科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生命觀念可以指導探究生命的活動規律,從而使學生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三、 四個重要生命觀點
1. 結構與功能觀:長期進化使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適應環境的體現。2. 物質與能量觀:伴隨著能量吸收與釋放的物質合成與分解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相輔相成。3. 進化與適應觀:適者能生存,不適者將被淘汰,只有不斷進化,才能適應環境;生物適應環境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4. 穩態與平衡觀:生命系統作為穩態和平衡的系統,穩態和平衡是通過調節實現的。
四、 “生命觀念”的培養策略
(一) 拓展實驗式教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中生物的學習,僅憑書上的知識,對于學習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死記硬背,更是無法學習好生物這門課程的。大自然處處都是生物,只有自己親身去體驗,才能得到更多的領悟。因此,高中生物需要開展實驗式教學,多多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驗活動,在生物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自己動手實踐,通過實踐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理解,從而對“生命觀”的認識更加真切。
比如:在“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和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的實驗學習中,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到有機體穩態維持的機制,形成穩態和平衡觀的重要性。教師在對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生命觀”,可以幫助學生解釋生命現象、認識生命的世界,讓學生們感悟自然界和生命的神奇,為生物學科打下扎實的生物學基礎。
(二) 加強探究和合作教學
高中生物的生命觀素養具有動態發展性,而探究性教學有助于學生學會獨立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自我發展,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獨立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更好地解決高中生物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能培養高中生對生物問題的積極主動發現并且解決的態度,從而養成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學生的分工與合作作為合作探究教學的基礎之一,是通過學生、老師間的交流與探討培養合作式學習,有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彼此的觀點和思維,同時也可也幫助學生尋找到更多、更合適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高中生物的效率。因此作為高中生物教學的本質的探究性教學,也代表著理科教學方式方法,將核心素養“生命觀念”作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重點推進的目標。
比如:在“分子和細胞”這一課程中,講到了從生物圈到細胞,這其中包括有很多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概念,老師可以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講解,讓學生通過填寫表格,認同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讓學生對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概念,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或者通過分組討論,進行合作式學習,讓每一位同學都參加到課堂中來,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學習到更多的思維方式。
(三) 建立情景教學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情景教學,因其教學方法十分貼近生活而受到學生的好評。只有幫助學生了解生活、開拓眼見的情景式教學,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書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識點,找到學習生物的方式方法,也能提高學生解決高中生物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生物“生命觀念”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應在生物教學中,大幅度加入情景式教學,活躍課堂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可以提升教師自身的核心素養,共同進步。
比如:在“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中引入事件,讓學生研究長時間陰雨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學生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對事件進行研究和解釋,得出“低溫寡照”是影響大部分農作物減產的主要原因,從而抽象出溫度、光照、二氧化碳是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提升高中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在生物的教學過程中將核心素養滲透其中,使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使學生將自己的生物學核心素養逐步提高,讓學生在未來社會中能夠更好地發展。同時,教師不能僅限于課堂知識,要課內課外相結合,以提升核心素養為最終目標,最大限度發揮核心素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價值,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的培養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曉聰.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的培養[J].中學生物學,2017年第33卷第11期.
[2]劉凱.基于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年7月.
作者簡介:
顧紅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盛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