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影
【摘 要】目的:探析心理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8例老年患者進行本次研究,將其按照數字分組法分為對照組(n=32)和心理組(n=36),對照組患者予以老年患者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心理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7.5%低于心理組護理滿意度9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結果顯示,心理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心理護理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有效的緩解其焦慮、抑郁等不量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心理護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破壞性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的疾病特征為氣流不完全可逆的受限,該疾病的發生主要與肺部對有害顆粒(氣體)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系[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發生于老年患者。本次研究共選取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觀察心理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8例老年患者進行本次研究,將其按照數字分組法分為對照組(n=32)和心理組(n=36),對照組中男14例,女18例,年齡在57~81歲,平均年齡(67.4±2.1)歲,心理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在52~74歲,平均年齡(63.4±2.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臨床資料方面經過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予以老年患者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入院時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主動介紹醫院的環境,為患者講解醫院的相關規定和作息時間,對于病情危急的患者,要提前為患者準備好相關的設備,保證患者順利進行治療;②一般護理: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的病房,對房間進行定期消毒,及時更換患者的被褥;③飲食護理: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禁止吸煙和飲酒,要依據少食多餐的進餐原則,防止患者因為進食過多增加患者的肺部負擔;④氧療護理:對于需要吸氧治療的患者要進行吸氧護理,吸氧治療可以有效的減小肺動脈阻力,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調節合適的氧氣濃度,設定吸氧時間,在患者進行吸氧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呼吸情況,保證患者的呼吸暢通;⑤藥物護理:在用藥時,要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用藥,在用藥過程中要仔細觀察患者的變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增加或者減少藥物的用藥劑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藥物的合理搭配,防止藥物之間出現副作用;⑥康復護理:在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以知道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對患者進行6min步行試驗,2次/d,運動的強度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而定;⑦呼吸護理:為患者示范正確的咳嗽方法,當患者出現咳嗽無力時,可以對患者進行翻身或者拍擊患者的背部,幫助患者將痰液排出。
1.2.2 心理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環境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可以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使患者有家的溫馨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②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作為醫護人員要積極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耐心為患者解答疑惑,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獲得患者的信任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③心理疏導:在治療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當發現患者情緒異常時,要及時予以患者心理疏導,鼓勵患者配合治療,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以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表、抑郁自評表以及護理滿意度等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應用心理護理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
1.4 評價標準
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的焦慮、抑郁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臨床焦慮、抑郁自評表的評價標準為[2]: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為:總分為10分,非常滿意:9~10分,滿意:7~8分,不滿意:<7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數+滿意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統計處理本次試驗數據,計數資料(%)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比較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7.5%低于心理組護理滿意度9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自評表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P>0.05,護理后,結果顯示,心理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患者的發病次數為主要治療原則,但是對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在治療中會產生煩躁、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針對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況,予以患者相應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本次研究選取6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老年患者的焦慮、抑郁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對照組護理滿意度低于心理組護理滿意度94.4%,心理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我們認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可以緩解老年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滿意度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張緒蓉.優質護理在社區老年慢阻肺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0(23):244-245.
盧興黎.優質護理服務對社區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影響觀察[J].北方藥學,2014,10(11):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