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散文屬于語文教材中的主要文章類型之一,對于學習經歷不算豐富的中學生而言,其在理解散文的過程中容易感到有難度,從而無法深刻領略散文的美。因此,為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利用情景強化學生的學習感受與學習體會,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散文閱讀教學;情景設置
一、當前情景教學在散文教學的一些問題
1.情景設置過于隨意
教師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這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然而,有時教師在利用情景教學法教學時顯得過于隨意,沒有仔細考慮到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符合課文的需要,因此未能充分發揮情景教學的作用與效果。
如在散文《一滴水經過麗江》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會播放麗江的風景視頻,視頻里的麗江很美,山山水水、花草樹木、人文景觀,引起學生很大的興趣。但是,語文課是要讓學生在文字中體會麗江的美。觀看過視頻之后,文字的魅力大大降低,直觀的感受代替了學生自己對文字的體會和自己的想象過程。所以這樣的情景設置不僅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反而使學生失去對課文的興趣。
2.為創新而設置情景
現代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權與選擇權,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而且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設置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有時教師在采用情景教學法時是為了“創新”,為了讓課堂“熱鬧”,從而導致教學出現舍本逐末的情況。
在某一次《背影》的公開課中,教師讓兩位學生表演文中的經典內容,即父親來車站送我時,蹣跚爬過月臺為我買橘子的情節。這是文章的重點情節,教師想要強化這個情節的感染力,是個不錯的設想。但是,課堂上兩位學生的表演卻引來哄堂大笑,“父親”蹣跚的姿態變成一瘸一拐,父子之間的感情變成了學生之間的滑稽表演,父與子的深刻情感瞬間化為烏有。教師在課前預期中希望達到的強化效果,與實際教學存在巨大差異。所以情景教學的方法可以多樣,但是最終這些教學方法還是要為文章內容服務,不應該喧賓奪主,更不應該削弱主題。
二、對情景教學法在語文散文教學運用的幾點看法
1.情景設置應該為理解文章服務
語文教材中許多散文都具有較強的閱讀性,值得反復品味、賞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情景的導入與創設,從而讓學生在情景中激發興趣,找到情感、找到寄托,最終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由此,學生自然會感受到文章的魅力與力量,從而不斷提高學習的效果。
如在《背影》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展示描繪父親攀爬月臺這個場景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父親肥胖的身體確實行動不便、走路蹣跚,加深學生對文中父親形象的認識;也可以穿插寫作背景,了解朱自清寫這篇文章時他們父子的關系并不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朱自清父親對他的疼愛,以及朱自清對父親的不舍、心疼和愧疚;也可以讓學生講講自己的父親曾經讓你感動的事情,從而讓學生不自覺聯想到父親對自己的關愛,并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此時,學生不僅會深刻感受到作者對父親的崇敬與愛戴之情,還會對自己的父親產生敬意。
如學習到《春》這篇散文時,文章采用了各種修辭手法來展現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是文章重點,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圖片,播放春天到來時鳥類的叫聲,然后讓學生用語言描寫看到的圖片、聽到的聲音,選擇學生所寫的一些作品,讓班級學生進行評價,以此引出《春》這篇文章中描繪春天的優美文句和修辭手法,通過與自己所寫內容的對比,學生更能發現作者對春天細心的觀察以及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2.情景設置應該為激發學生興趣服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學習,讓學習稍有成效。對于一篇文章,當你有了閱讀興趣,才更能發現其中的詩意,而且閱讀越深入,文中所描繪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讓人不自覺地融入其中,產生強烈的閱讀感受。
在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小活動,讓學生說一說童年有趣的一個小秘密,就像文章中小主人公曾經拔何首烏毀了泥墻,把磚頭拋到鄰居家。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要跟學生分享自己童年有趣的小秘密。之后再來閱讀作者對百草園的描寫,學生可以更有代入感,更有共鳴,從文字之間感受到作者童年的自由歡樂、無憂無慮,這個環節的設置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懷念。
另外,教師也可以制造懸念,以此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中,課前導入可以從“美女蛇”美術圖片下手,讓學生猜猜這是什么,然后教師用語言描繪情景,將學生帶入課文,如“當初那個說夏天的夜里會有美女蛇出來叫人名字,一答應晚上就來吃人的阿長,到底還知道多少有趣新奇、聞所未聞的故事,《山海經》這本書為什么讓小主人公一直念念不忘,難道也是有什么神奇的故事”。當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閱讀興趣也就產生了,這種想要一探究竟的渴望,可以讓學生快速地投入課文。
3.情景設置應該為調動學生的思考服務
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來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情景教學方法中的圖片展示,在課文《安塞腰鼓》的分析過程中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塞腰鼓”圖片中,舞蹈著的陜北漢子的表情、動作、服飾,飛揚的黃土,遠處的落日等構成的視覺沖擊,讓學生在課前就能受到情緒感染。看完圖片后,讓學生用幾個詞語來形容,答案可能會是“熱鬧、熱烈、歡快、高興、興奮……”,這為課文詳細講解做好鋪墊,有利于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究竟如何運用文字將熱烈的舞蹈傳神地描寫出來。
聽朗讀帶也能很好地渲染氛圍,增強教學效果。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讓學生聽片段朗讀,并提示學生對比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兩個地點在朗讀時語速語調的不同。學生可以發現朗讀百草園片段時,語速較快,體現出歡快;朗讀三味書屋片段時,語速較慢,體現出書屋生活的嚴肅。通過對比朗讀,感受不同的環境氛圍,再提出問題:作者這樣寫是否有意要一褒一貶,批判書屋枯燥乏味呢?在前面朗讀的氣氛感染下,這一問題引發學生的熱烈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書屋的生活也不是那么乏味死氣沉沉,中間朗讀到去后院玩和在課堂偷偷做小動作都有感受到歡樂的一面;有的學生則反駁,只有在書屋里偷偷地玩才是有歡樂的,還是說明書屋的無聊;而有的學生則認為這些都是書屋生活的一部分,作者這么多年還記憶猶新,說明那段時光的美好……學生各抒己見,紛紛表達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見解。
總而言之,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中具有極大的運用價值,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情景教學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魅力與詩意,并深刻領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促進其學習效果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欣浩.問題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文理導航,2015(8).
[2]王 崇.新課改下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人教版)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