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方
摘 要:創設教學情境的實質便是模擬實際生活,使現實生活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將學生思維激活。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地口頭講解知識,學生盲目吸收,整個課堂將枯燥無味,學生也會漸漸失去學習興趣,也很難真正掌握知識。而如果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展開教學,則可以化單調為生動,使學生的學習情趣得到激發,增強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實踐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的抽象性又很強,這種矛盾是客觀存在不能改變的,因此采用情境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緩和這一矛盾。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從生活中而來,數學知識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1]。因數學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課堂所教知識創設相對應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接觸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而且還能夠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
《認識人民幣》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創設學生常見的購物情境。購物是學生極為熟悉的內容,教師可以事先將各種小物品準備好并標好價格。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先問學生:“同學們,平時你們都和父母一起買過東西,你們想不想嘗試著自己單獨去購物呢?”小學生都喜歡展示自己,他們不約而同地回答道:“想!”然后教師再說:“要想購物,我們先要認識人民幣,那么現在老師就帶領大家來認識認識人民幣吧。”之后,教師展示出學習專用鈔,讓學生認識不同的面額,然后擺好之前準備好的物品,“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看誰以后可以幫助父母買東西呢?”然后教師讓學生分別扮演購物者和售貨員展開練習。這一教學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從而讓他們積極投身于人民幣知識學習中。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諸多數學概念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存在,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把新舊概念設計為問題情境,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將新舊概念之間的聯系建立起來,可以激發學生猜想和驗證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新概念。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應巧妙利用驗證與創新方式,以此來造成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其探究欲望。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認真創設發現與解決問題的條件,引導學生不斷猜想與驗證。以“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為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老師不需要計算就可以知道哪些數能被3整除,你們相信嗎?”學生紛紛表示質疑,然后教師再說:“那么我們就來試一試。”學生出示越來越大的數,教師都能正確回答出來,學生感到非常驚訝,迫切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這就迅速激活了學生的求知欲。以問題為切入點,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知識學習和探究中。
三、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大量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認真思考、細致觀察后,能夠對知識有深層次理解,從而真正掌握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將必要的思維材料提供給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各種感官探索新知識[2]。
以“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借助拼擺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行探索。通過不斷地討論分析與拼拼剪剪,各小組均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正確的計算公式,并由每組組長上臺講解,下面的學生進行提問與補充。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了相關知識,在交流中了解到在解決同一問題的時候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但在有限的時間中諸多問題不能通過一個人的力量完成,因此必須借助集體的力量,讓他們感受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四、結語
總之,情境教學法能夠使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于教材,創新教學方式,積極創造相應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陳麗君.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情境教學之策略[J].散文百家,2017(7).
[2]趙 紅.創設情境 優化課堂——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小學數學情景教學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7(8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