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走班制“學困生”間展開合作學習。
關鍵詞:學困生;分組;小組合作;互助操作
新課程改革開展到現在,不論是在課程標準,教材的內容還是在教學方式的轉變上都做了不少變革。《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作為一線的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做了很多的嘗試。我們學校從實際出發,為了讓學優生和學困生各有所得,采取了走班制的分層教學形式,在不同層次中再分組合作互助學習。
一、 合理分組
根據入學成績和第一次期中測試的成績把2個平行班進行重新分配,學優生分在和美班(共39人),學困生分在和樂班(共28人)。以后凡是數學課就重組進行上課。這里主要對“學困生”中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進行介紹。
通過分析和樂班中學困生成因,發現可以分成4類:1. 部分學困生在小學6年的學習過程中知識體系的欠缺帶來了重構新知識體系的困難;2. 部分學困生的學習習慣欠佳,注意力容易分散,接受知識比較零散;3. 部分學困生做題時審題不清或做題時丟三落四;4. 部分學困生動力不足。分組原則:每組4人,由1-4類每類各人組成。先由學生按規則自由組合,沒有組合成功的再由教師按規則組合。這樣每組中有各類的學生,有利于學生互助學習,有利于教師布置任務和監測教學效果。
二、 管理實施
(一) 小組分工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階段的學生一般正處于經驗型抽象思維向理論型抽象思維的形成過程,因此,初中階段的數學是最不易掌握的一門學科。由于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的發展跟不上數學要求的思維能力,因此學困生學習數學出現無法理解和想象的現象,往往會失去學習的自信心,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反正是學不好數學的,造成數學成績的不理想。對于這類差生需要增加一點幫助和鼓勵,減少一點指責和批評。在“學困生”中展開小組合作,沒有誰比誰厲害,也沒有誰比誰差,大家互幫互助,優缺點互補共同進步,從而激發其自信心,數學成績就有了較快的提高。所以在每個小組內,第3類學生幫助第4類學生;第4類學生幫助第2類學生;第2類學生幫助第1類學生;第1類學生幫助第3類學生。
(二) 教學管理
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充分準備,精備教案,合理設置互查內容,充分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和答題質量采取量化的方法記入小組成績。在課堂展示時,可以輪流講題,依據講題的流利程度和完整度,給予小組一個分值。每學期末根據平時參與評分和期末測試成績進行考評,對各小組的考評結果中綜合成績優良的小組授予集體一、二、三等獎。在管理中最關鍵的是時刻突出小組的整體地位,弱化學生個體意識、讓每個學生都深切感受到小組互助的重要,從而提高每個學生都參與的積極性。
三、 教學案例
(一) 確定目標
課前先與學生確認當堂要完成的目標。這樣既能使學習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又能激發實現目標的強烈愿望,從而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地達成目標。而目標一旦達成,就又能激發更大的學習興趣,形成課堂教學的良性循環。另外,目標明確,可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動作和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二) 教師精講,學生多練習和展示
精講就是認真仔細地講解解題的過程和目的。所謂熟能生巧,要熟就得多練,多練就需要時間。這就得從壓縮教師的講授時間來實現。實驗證明,教師可以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講完新課,這樣就能余下約3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集中訓練、互相幫助和展示。
(三) 操作策略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都有各自的思維特點,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要想讓學生學有所得,必須要以獨立思考、獨立做題為基礎,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個體充分的利用自身的知識結構特點先內化新知識,再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加討論,才能讓學生在多樣性的獨立思維基礎上通過交流發展共同進步。所以小組合作采取先學生自查,再由組內互查。
例如:我們在上整式的加減法中的去括號合并同類項的設計,首先確定目標:去括號合并同類項;其次確定精講內容。
1. 去括號的法則:a(b+c)=ab+ac,同時強調括號前面是“+”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后,括號里的各項都不改變正負號。括號前面是“-”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后,括號里的各項都要改變正負號。
2. 例題精講并練習:(5a-3b)-3(2a-2b)
3. 自查與互查:在學案上制定表格(按分類互查)
4. 學生達成共識展示
四、 實驗結果
實踐證明,這對我校來說,確實是一條提高數學學困生成績的好路子,在實驗中不論是點上還是面上,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從實驗前初一期中考試和試驗后期末考試的成績作對比:
(一) 對于個體而言
期中考試時,去括號合并同類項和解方程都6-7個漏乘的;去括號不變號的,思路、步驟不清的也有5-6個;也有部分算錯的。實施小組合作互助后,到期末考試基本上步驟清晰,有3個學生算錯數,有2個學生解方程漏乘,其他學生都可以做對,對比之下進步明顯。
(二) 對于總體的成績而言
學困生平均分學校平均分到達度
期中協作組測試63.6374.670.85
期末區統考80.290.480.89
從表中可以看到“學困生”的期末統考的成績到達度有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荊樹澤.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7(2).
[2]賀海云,張二榮,馬麗新.“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驗報告[J].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7.9(3).
[3]杜玉祥.初中數學差生研究——分類轉化的進一步探討[J].泰安師專學報,1997(5):34-41.
作者簡介:
朱慧文,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第九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