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英??
摘 要:音樂教育作為重要的人文類學科,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門重要必修課,音樂教育對學生在審美視角、內在素養、創造性思維等方面的全面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在我國新課改大環境下,對初中音樂教師內在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把各種教學理念、教學技術充分運用,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本文通過對初中音樂課程和微課融合現狀開展分析,并挖掘其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引出科學、高效的優化策略,希望能為我國廣大中中學音樂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音樂;微課課程;運用策略
一、 初中音樂課程與微課資源整合的關系
(一) 微課資源的運用對初中音樂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適時提出,受到教育界的普遍認可,以生文本的教育理念轉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存在,通過教師引導驅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培養,實現學生內在價值體系的全面構建,并在與教師、同學的充分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當前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為廣大初中音樂教師提供了更多可以使用的微課資源,并通過教學資源上傳網絡云平臺的方式進行全國共享。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查找自己所需的微課課件,在自學中出現問題時及時通過網絡尋求教師幫助。
(二) 初中音樂課程與微課資源的整合相輔相成
音樂作為藝術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通過聲音來進行感情的傳遞。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通過微課進行的情境模擬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情境,身臨其境感受到音樂的感情傳達,還能引起學生的藝術共鳴,實現音樂藝術審美的充分培養。研究表明,通過視覺接受和聽覺接受的內容要遠遠大于其他方式獲得的。但在傳統教學工作中,“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而通過微課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類難題,微課可以將圖片、聲音、視頻集合為一體,在其中承載多種信息,向學生開展視覺、聽覺方面的教學展示,非常適合在音樂科目運用。微課音樂教學資源的廣泛、深度應用,把畫面和聲音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豐富了課堂教學素材,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增加了教學的互動性。教師通過教學視頻展示,在其中穿插講述樂理、樂史、樂器等知識點,實現學生知識面的有力拓展,并開闊了學生視野。
二、 中初中音樂課堂運用微課資源策略淺析
(一) 教師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革認識微課資源
新課改大環境下,教師不僅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更作為教學課堂的建設者,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從要求轉變為相互合作。在此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手段的有力創新,教學理念的適時轉變,實現初中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微課資源的充分運用。首先,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全面了解,對其中存在的三維動畫、互聯網、網絡學習云平臺等開發工具充分熟悉,具備開發網絡微課課件的能力,并不斷提升自身搜集、整理、提取信息的能力,在面對海量網絡教學資源時實現去粗取精、兼收并蓄,為今后微課課件的開發和運用奠定夯實的基礎。其次,教師需要對傳統應試教育中落后、封閉的教學理念及時摒棄,對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適時添加,實現初中音樂課程教學創新性發展。基于此,教師首先應對音樂課程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進行全面的認識,把音樂科目視為初中階段審美教育的主體課程。此外,教師在教授學生相應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外,還需要對學生音樂思維和音樂審美全面培養,實現學生具有高尚的藝術審美和健全的人格,還具備良好的創作能力和鑒賞能力,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二) 微課課程助力學生高效、快樂的學習
在傳統音樂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教師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進行講解,學生時常感覺到課程枯燥無味,知識點不能理解,這種現象下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微課資源的運用,教師通過動畫、視頻、圖片、音樂等元素的添加,實現知識點生動形象展示,使學生從聽覺記憶轉變為視覺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師生互動教學課堂氛圍的有力構建。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課件向學生展現我國的大好河山,一年四季存在的不同美景,教師通過旁白進行講解、描述,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審美,并通過自發的聯想列舉出對應音樂,踴躍發表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和主張,這樣的教學活動實現了以生文本,還在其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發散性思維。在課后交流方面,許多羞澀靦腆的同學在課上學習遇到問題時不敢提問,在課后可以通過微課下的留言打開心扉與老師進行暢聊,教師得以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對學生全方面了解,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課后培養工作。
(三) 結合微課特點進行創新性教學手段的運用
微課具有時間、空間方面的靈活性,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手段運用,為學生學好音樂課程提供保障。翻轉課堂指的是教師在課下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相應音樂微課課程,在學習過程中及時記錄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課代表反饋至教師處。在第二天的課上,教師首先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和講解,然后通過音樂問題的引出,要求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例如:本人在講述和電影有關的音樂時,首先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微課課件,然后總結這幾段電影配樂分別有著什么樣的風格;電影制作者為何會這樣搭配;這些問題對于學生無疑是具有挑戰性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了許多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在第二天的課上,通過音樂知識點講解后,要求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實現問題有效延伸并得以解決。完成本課教學工作后,要求學生在課下選取出自己最喜歡的電影和電影內的精彩配樂,在第二天的課堂中發表看法。具有啟發性問題的提出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得學生感悟到團隊的力量。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需準確把握初中音樂課程和微課技術的契合點,避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片面整合和技術濫用的問題。同時初中音樂教師應深刻把握內容為主、技術為輔的整合原則,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出具有創新性的整合策略,實現當前應試教育教學目標向素質教育教學目標的根本轉變。
參考文獻:
[1]李幼平.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微課教學模式探究[J].新校園(中旬),2018(01):45.
[2]祝福.初中音樂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運用[J].初中電教(下半月),2017(12):61.
作者簡介:
黃玉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湖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