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標
摘要:就當前我國初中教育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建設而言,新課標教學要求越來越嚴格和明確,在新課程標準下對學生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靈活轉變教學思路,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學教學階段,實驗往往占據較大比例,這就需要在豐富實驗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提高其趣味性,為初中化學教學效果的持續提升奠定基礎。因此,以趣味化實驗為切入點,巧妙開展化學教學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趣味化實驗;初中化學;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化及融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逐漸成為教學階段的重中之重,這同時也是轉變教學模式的核心助力。而化學學科作為初中教學階段較為重要的學科,則應當在優化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教學側重點放在學生能力培養上,為學生知識體系的持續性構造夯實基礎。趣味化實驗從本質上來看就是以實驗為主體,將趣味性始終貫穿其中的現代化學課堂教學新模式,其實踐應用將為初中化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帶來積極有效的助推力,本文就圍繞趣味化實驗,對如何應用到初中化學教學中進行了分析及探究。
一、趣味化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首先,在初中化學教學階段,知識原理通常需要借助實驗呈現出來,而部分實驗本身也具有抽象性特點,雖然學生參與其中,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卻高低不等,一味的硬性灌輸實驗理念,就會導致部分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不能快速掌握實驗傳遞出的知識,長此以往,這部分的學習積極性就會逐漸下降,學習效果也將大打折扣。而趣味化實驗則能將原本復雜的化學知識以最簡單的形態展現出來,這不僅便于形成具象思維,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動手參與化學實驗的過程中,也能對實驗中呈現的化學現象形成全新認知,而后通過觀察及總結,就能降低化學學習難度,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將因此而提升。
其次,在新課程標準中,學生能力培養逐漸成為主流趨勢,而化學本身實驗教學頻率較高,這就能夠為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提供了必要條件,在初中化學教學階段,教師通過將趣味化實驗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促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并融入到實驗中,當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及分析時,基于自主意識的實踐及學習能力也將隨之提升,因此,將趣味化實驗高效應用于初中化學實驗中十分必要。
二、趣味化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依托教學情境創設逐步帶入探索問題
趣味化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階段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更能達到精準呈現化學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應當對趣味化實驗進行科學利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能動性。雖然化學教材中的實驗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但是卻缺少趣味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明確實驗要點的基礎上,將趣味性思路貫穿到實驗中,因此可以說,趣味化實驗是在原生實驗基礎上延伸及發展而來的,只要對教科書上的實驗進行加工,就能創造出全新的實驗形式及結果,學生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不僅能及時發現自身在學習中的存在的不足,更能在將其改正的基礎上對化學學習形成趣味性理解。
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節內容中,本身就與生活密切相關,這就需要教師在明確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將二氧化碳的化學變化進行趣味性轉化,促使其探究價值不斷強化。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制取二氧化碳的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到靈活多變的實驗環境下;其次,以氧氣制取為主導,引導學生探究并逐步加深對二氧化碳制取方式的了解,而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組裝二氧化碳的制備儀器,明確實驗要點。在教學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活動來對學生進行提問,每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可樂,如果用力搖晃,就會在瓶蓋打開的一瞬間冒出氣泡,這是因為什么呢?當學生根據這一現象逐步展開推理及討論時,就能形成探究性思維。
(二)自我探索,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然而從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效果來看,絕大部分學生都存在缺少良好學習習慣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缺乏化學學習興趣,而教師又沒有做好教學指導。為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取趣味化學實驗的方式來實現教學引導,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并通過嚴格執行化學實驗正確流程,來培養他們的化學學習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趣味化實驗應用于初中化學實驗中,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提高趣味化實驗的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圍繞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對教學側重點進行精準把控,帶給學生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為他們后續更加高效的學習提供積極有效的助推力。
參考文獻:
[1] 周玉蘭.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社會科學:文摘版:00069.
[2] 劉玉紅.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研究,2017(8):96-97.
[3] 陶狀文.淺談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