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燕
【摘要】《鯨》是一篇條理分明,通俗易懂的說明文。教學本課,我采用了變序教學法,抓住重點,輻射全文,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讀,說,感悟。
【關鍵詞】讀說結合 環保教育 激發科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041-01
一、自讀課文,提綱輻射,整體感知。
1.揭題。
(1)先寫“京”字再寫“魚”字,認識“鯨”字,再從鯨的種類方面組詞認識。
(2)提出問題,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鯨是屬于魚類的嗎?為什么?
2.把課文的提綱以以下的問題形式出示出來,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的放矢的去閱讀課文,使學生在各自逐步感悟的過程中,對課文每個自然段的內容有所了解。
(1)鯨有多大?是怎樣進化成現在的樣子的?
(2)鯨可以分為幾類?它們的區別在哪里?
(3)鯨用什么呼吸?有啥特點?
(4)幼鯨是不是和小雞一樣是卵生的?它每天要長多少公斤?鯨的壽命和人的壽命一樣長嗎?到底有多長?
(5)從課文中找出含有反義詞的語句。
二、讀說結合,感悟重點。
1.歸納鯨的特點。首先讓學生找讀課文中有關的重點語句,然后組織學生同桌或分小組討論,進行歸納,最后選出代表談談鯨的特點,教師相機引導,其他形式補充。
2.解疑。對“哺乳動物”,“胎生”,“退化”,“進化”,“進化的過程”這些生物術語學生先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師做以補充性的淺顯的科學解釋。
3.說說鯨不屬于魚類的主要原因。首先讓學生找讀課文中說明鯨不是魚類的相關語句。然后出示下列練習題,讓學生討論,交流。
從下列答案中選擇出說明鯨是哺乳類動物,而不是魚類的主要原因:(1、3、7)
(1)鯨用肺呼吸。
(2)鯨的前肢變成了鰭,后肢退化。
(3)鯨是胎生的。
(4)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樣,都生活在陸地上。
(5)鯨的食量很大,有的鯨口內有鋒利的牙齒。
(6)鯨的體型龐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
(7)剛生下來的鯨,靠吃母鯨的奶水長大。
(8)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用來呼吸空氣。
4.圖文結合,激發興趣。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辨認圖中這頭鯨的種類是齒鯨還是須鯨,主要引導學生從這頭鯨頭部的水柱特點來觀察辨認。然后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出鯨的可愛和對鯨的喜愛之情。最后讓學生找出含有反義詞的句子,同桌互相說說有幾對,分別是哪些詞,教師指名訂正。
5.學習課文中介紹鯨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第一種是列舉數字。教師先幫助學生簡單認知“確數”和“約數”,然后教師再從課文中各舉一例來講解作者為什么運用了這種說明方法,使學生感悟到運用了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以及運用“確數”和“約數的區別所在。然后讓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使用這種方法的語句,說說自己體會到了哪些使用的好處所在。
三、組織討論,進行環保教育,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1.指名朗讀課文的第六自然段。
2.談話課件視頻誘導:鯨呼吸時噴出的水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那么好看;鯨睡覺時“幾頭聚在一起,圍成一圈”的樣子很可愛。可是,如今在世界上,有些人竟為了獲取暴利,以科學研究的名義大肆捕殺著鯨,使鯨的存活數量和種類數量越來越少,再加上如今日益嚴重的海洋污染,使鯨瀕臨滅種的危險境地。
3.讓學生談談從其他方面了解的有關保護或捕殺鯨的人和事。
四、回歸整體,感悟內化。
1.以填空的形式總結全文。
課文圍繞鯨的( ),( ),( )和生活習性,運用了( )和( )的說明方法,介紹了有關鯨的知識。
2.教師談話引導學生內化。
(1)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在自己的作文實踐中恰當運用今天學到的舉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點。
(2)號召學生從自我做起,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把環境保護的意識落實到自己具體的行動中 ,爭當一名環保小衛士。
五、興趣作業。
1.搜集有關鯨的一些資料。
2.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么鳥?請搜集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