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作為教學環節的三大主課之一,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存在很大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方面是師生互動中產生話語隔閡的原因,另外一個方面是解決話語隔閡的方法,希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 師生互動 話語溝通 初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62-01
目前,隨著教育體質的改革,國家越來越重視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其中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也是學校以及國家教育人員所重視的主要問題。
一、師生互動中產生話語隔閡的原因
(一)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
傳統教學方法是導致師生互動中產生話語隔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課堂上,教師成為了課堂的主體,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及積極性不高,他們不能及時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雖然這種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對于語文教學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增加師生話語溝通,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現在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教學方法單一性
課堂上語文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時間是45分鐘,有效的學習時間集中在前20分鐘之內,但是如果教學方法單一,師生間的互動性小,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會大大的降低,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教師也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環節方面應該多下功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找到每個學生的不同的特質,總結出一套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三)小學語文教學對象的特殊性
小學是學習語文的最基礎的階段,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具有特殊性,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屬于未成年階段,教師會認為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比較低,應該是被動的學習,教師也應該主動地向他們輸入知識,因此,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地位,在課堂上也習慣于用自己的方式授課,與學生缺乏有效的話語溝通。其實,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而有效的話語溝通對師生之間情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二、解決話語隔閡的方法
(一)打破傳統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師生之間的話語溝通,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定勢,不再由教師充當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應該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例如教師在講授《恐龍》這篇文章時,可以先自己畫幾張恐龍的圖片,但是這些圖片中的恐龍形象要有明顯錯誤之處,在講授課文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孩子們根據書本的介紹,找到圖片中恐龍存在的問題并修改圖片,繼而讓學生們說出修改的理由,同時指導學生體會課文在介紹恐龍時語言運用的高明之處,體會說明方法的作用。通過以上交流,教師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增加課堂教學的多樣性
課堂教學的單一性導致了學生對語文學習感到乏味,增加課堂教學的多樣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例如:學生學習葉圣陶寫的《荷花》時,可以讓孩子們舉行“荷花頌”主題活動,引導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繪畫,可以唱歌,可以舉行文章朗誦比賽,如采用畫畫的形式,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展示,并且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評分,投票。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以及走進他們的世界,有效的話語溝通對于學生與教師都是有利的,單一的語文教學模式使學生喪失了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束縛了他們的想象力,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非常不利。
(三)理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在課堂上面主要是學生與教師,如果要增加師生之間的話語互動,理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F在中國的教育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的教師為主體到現在的“人性化”教育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理順自己在課堂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應從以前的領導者的角色轉變到輔助者,而學生也應該從被動式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允許學生存在不同的想法,也要采用激勵式教學的方式。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師生之間應該加強話語溝通,各個小學也應該重視話語溝通對教師以及學生的重要意義。而每個教師都應該切身的為學生著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生也應該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韋憲榮.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技巧探討[J].語文學刊,2014(21):172+174.
[2]張淼.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研究[J].課外語文,2015(14):110.
[3]胡彪,楊斌林.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51-52.
作者簡介:
吳康(1971年-),女,江蘇蘇州人,漢族,現職稱:中小學一級,學歷:大學本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