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東
【摘要】學會學習是中國學生六大核心素養之一。自主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方法。自主學習是數學有效教學的重要策略。要使其正確認識和理解數學的價值,使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與記憶,需要通過老師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自主學習,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有效教學 自主學習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32-02
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地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使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自主地參與過程。自主學習是數學有效教學的重要策略,在我的教學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以下談幾點個人做法:
一、營造氛圍,自主學習
常言道:“親其師,則信其道”,做一個深受學生喜歡愛戴教師,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先決條件。只有師生關系平等了,學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機會自主進行探索性的學習和研究。其次,學生在民主的討論氛圍中,才會沒有心理負擔,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羅杰斯曾說:“傳統教學缺乏真誠的、親密的人際關系,充滿著威脅和恐懼,教師以權威自居,發號施令。”所以在課堂教學的中,我總是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如教學“求平均數”時,把學生課間玩耍的套圈比賽拍成錄像。然后用媒體演示:第一小組的男女生正在進行套圈比賽,每人限套15個圈,有的圈套中了,有的圈沒套中。激勵的比賽結束了,小隊長交給我一份統計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觀察統計圖,你能知道什么信息?
當他們看到畫面中的自己和其他小伙伴的身影時,個個表現得非常興奮。而且為他們創設一種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
生1:我想知道男同學厲害還是女同學厲害?(男同學說男同學厲害,女同學說女同學厲害)
師:到底誰厲害呢?你能來說明理由?
有的學生認為算出男、女同學的總圈數,然后進行比較;有的學生認為算出男、女同學的平均每人套的圈數,再進行比較。
通過創設這樣一個情境,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復雜的數學問題生活化了、簡單化了,學生很快進入了情境中,很樂意的去進行探索。
二、激發興趣,自主學習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和趨向某種事物的個性傾向。它是學生獲取新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是他們從事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學生只有對數學知識的內容和數學思維方法產生了濃厚興趣,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會長久。
《數學課程標準》也提出了要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有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他們對實際問題比較感興趣。我在平時教學中盡量使用與實際生活關系密切的題目,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教學“分米、毫米的認識”時,設計學生的一篇日記,投影顯示:
3月28日 星期一 晴
清晨,我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拿起13米長的牙刷,擠出1米長的牙膏刷牙,吃完飯后走了90厘米遠的路來到學校參加升旗儀式,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在15厘米高的旗桿上,我心里真高興呀!回到教室,打開長23米、寬17米的數學書開始學習。
這篇日記既好笑,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內化,這樣的日記幽默真實,費時又不多,效果又好,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情趣與理趣的交融中達到迅速理解,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樣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也保證全班同學人人參與,個個成為學習主體,創造了良好的課堂環境。
三、實踐操作,自主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學生通過自己的小手親自操作,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設計如下:先出示一些實物,讓學生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動手來折紙,通過折紙來發現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通過動手,理解“對折”,理解“軸”,理解“完全重合”,在理解了軸對稱圖形后,讓學生來判斷一些學過的平面圖形,下面哪些平面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
學生通過動手折紙來判斷平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特別強調平行四邊形,它是軸對稱圖形嗎?它為什么不是軸對稱圖形?讓學生通過動手折一折來判斷,這樣會更清楚,印象會更深,最后學生動手來創作一個軸對稱圖形,幾分鐘后,學生創作出了許多美麗的軸對稱圖形,有漂亮的房子,有美麗的剪紙等等,通過實踐,讓學生動手做數學、用數學,而不是聽數學、記數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四、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當代公民的一種重要素質,也是未來社會對于人的基本要求之一。新教材特別重視提供適當的素材,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與人合作的樂趣與價值。在教學中,我注意創設合作的情境與機會,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找一找等,學生在活動中由原來的生疏到熟悉、由不愿意合作到爭先恐后的嘗試。雖然有時合作的形式比較簡單,但學生也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獲得了比較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如: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我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列出35-8,再用小棒擺一擺,并在小組里說說自己想怎樣計算,然后進行交流、匯報。我并且又提出一個要求:你能判斷同學的想法是否正確,能給他意見嗎?有的學生是:從33 里拿出一個10減8得2,25和2合起來是25;有的是:13-8=5,20+5=25;有的是:33-3=30,30-5=25;有的是:想8加上多少等于33,算減法想加法。師生再交流分析他們的想法是否正確,再把你的算法說給同桌聽,并選擇一種自己算法試做其他題。這樣,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出各種算法,進行自由表達交流。這樣,給每個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探索、發現,并讓他們都有機會展示自我、享受成功,而且能引起學生對問題不同側面的再認識和再思考,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總之,學習和踐行中國學生核心素養框架,我深切地感覺到,數學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能讓老師在激情和享樂中教,讓學生在歡樂和入迷中學。同時我還感覺到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戰場,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要我們更新觀念,不斷思索、探索、實踐、總結,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定會成為一個發現者、探索者,真正實現自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