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峰
【摘要】高校教材的編寫和出版的發展現狀引發了相關專業人士的思考,也是當前教育教學中關注的重點內容。教材的出版應該重視教材本身的內容和其質量情況,在分析其內容和整體的框架設計時,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教材內容陳舊,無法與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和實際需求相適應,在內容設計上體系較為混亂無序,而且經常出現重復性的出版現象,這些亂象的出現不得不讓人們開始進行深入的思考,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材 現狀 思考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023-01
引言
多年來的高校教育發展培養了大批社會人才,然而近些年來,人們逐漸發現了教材出版中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和反響,需要人們進行深刻的反思,并拿出切實可行的規劃與策略來應對發生的問題。在教材出版中經常會出現書名非常相似而且內容也極為相似的情況,書的名稱和包裝一換,就成為了另外一本教材,這種重復性高的出版模式不僅帶來浪費的問題,還會引起學生的困惑。
一、當前高等教育教材在出版時出現的問題
高校的迅速發展帶來人們對知識的向往和學習熱情,但是一些教材的作者和出版社看到有利可圖,大量出版一些重復性知識較多的教材,這不符合學生學習的基本需求,也不利于學生依靠教材來掌握更多的知識。這類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與其他教材的差異性很小,幾乎不見內容上的創新,只是書名不斷地更換,而內容沒有實質性和大量的改變。
現代的高校教材還存在與實際教學需求、學生學習需求不相符的情況。教材的內容與時代發展和實際情況相互脫節,其中的一些觀念和論點根本經不起推敲,出現很多學術上的錯誤,給學生帶來錯誤的導向,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而且個別教材在出版時沒有對整個框架目錄體系進行認真的審查,導致知識邏輯相對混亂,雜亂無章,學生在閱讀時抓不住重點,其對知識理論的描述和相應的舉例說明也很難去理解。
二、當前高校的教材出版中問題頻出的成因
高校的教材在出版管理方面的重視程度顯然不足,沒有得到相應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導致各類教材頻繁的重復性出現,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和學生的精力,然而學習的效果卻是事倍功半。還有就是很多地方的高校存在學術保護,本校學者、教授的學術會被編進教材,而外界的先進知識理念和學術理論很難進入地方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之中,這種出版的區別對待做法無疑屬于閉門造車,不利于教材內容的與時俱進,無法體現先進的學術思想和創新發展理念。
另外,從出版單位的角度來說明,這些單位打著一些高校學者和教授的旗號,給這些高校教師提供大量的書號資源,負責圖書編校環節的編輯人員由于量大,就不注重教材本身的內容情況和質量狀況,導致大量低質的教材出現在高校的課堂或者圖書館中。
三、對高校教材出版的建議
1.提高準入門檻
對于高校學者和教師所要出版的內容要進行嚴格的考察,只有學術水平達到一定標準才能將其編寫、審閱的學術知識編制成教材并出版,以往出現的問題要清晰的說明,必須要適當的提高出版的準入標準,不讓大量重復性的教材書籍再次泛濫。
2.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高校教材的出版
出版單位肩負著傳播優秀文化的重大使命,因此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踐證明,一些久負盛名、長銷不衰的優秀教材,都是由出版社和知名專家聯手打造的。出版社在高校教材建設方面要起引導和規范作用,下工夫策劃一批高質量、高層次的教材,對劣質教材應拒之門外。
3.規范教材編寫流程,建立編審制約機制
一是遴選知名專家、教授,建立教材質量審查數據庫;二是引入競爭機制,采用招標的形式,在審查確認若干具有編寫資格的單位(或人員)的基礎上,按期將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體系、詳細大綱及參加編寫人員的情況函報有關編審委員會,經專家評定后,選定最佳編寫單位及人員。強化教材編審之間的約束機制,建立主審人員責任制,主審者應對所審定的高校教材承擔質量責任。
4.建立合理科學的長效機制
要維持好教材的高質量,防止出現重視“高產”而忽視質量的問題,就要針對教材出版的資質和資格建立起科學的評價機制,并且要保持其權威性和長期有效性,這樣才能逐漸形成高校教材在出版制度上的不斷完善。
5.發揮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的互動作用,積極推進教材建設
教材的內容需要創新,這與現代教育教學的革新和體系的變革是分不開的,兩者更應該發揮各自的作用,使得教材中的內容和信息及時得到更新,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并系統性的掌握各類知識的發展變化,進而加速推動教材的出版制度改革。
結束語
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內容應該更為豐富,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處于科技和文化研究前沿的知識和理論,如果固步自封,實行保護主義策略,那么不僅會導致教材內容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還會造成高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的下降,因此注重教材出版的問題十分有必要。
參考文獻:
[1]李玢.從服務到引領:教育出版的雙重使命[J].中國出版,2005,(9).
[2]邱炯友.大學出版與學術出版[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3.
[3]孔文梅.淺談新形勢下圖書編輯的專業化分工[J].科技與出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