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新
[摘 要] 初中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一個新階段。這一時期的數(shù)學積累將會影響到高中甚至大學數(shù)學的學習。因此初中數(shù)學在學生整個數(shù)學學習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影響。然而初中數(shù)學的難度明顯加大了,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學,嚴重缺乏主動積極性,總是被動等著老師來“牽著鼻子走”。導學互動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師的導,推動學生的學,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關鍵詞] 導學互動;初中數(shù)學;應用與研究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各種新型教學方式也隨之形成并進行實踐。初中數(shù)學難度的增大,讓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學。想要學好初中數(shù)學,應該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具有主動探究的思維意識,不能過于依賴老師課堂短暫的講解。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帶動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將導與學結合起來,以導促學,更加人性化。縱觀當前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實際,很多學生都過于依賴老師,嚴重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而導學互動模式正好能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通過一步步對學生進行引導,深入探究數(shù)學的奧秘,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他們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促進他們對數(shù)學的熱衷之情。導學互動模式主要有四大步驟:課堂導入、自學與互動、總結歸納、課堂反饋。
一、巧設問題合理導入
數(shù)學是一門抽象且邏輯性強的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有些數(shù)學知識不容易理解,若教師在新課導入時,能根據(jù)課本的內(nèi)容,結合生活實際、自然現(xiàn)象巧妙設置問題,則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增強對知識的理解。
比如教學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認識三角形”,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清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師可以借助日常生活進行舉例:假如一個學生身高為1.6米,腿長70厘米,那么他可以一步跨出2米嗎?姚明身高2.29米,腿長128厘米,有人說姚明一步能走3米,你相信嗎?通過巧妙設計兩個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教師再引入三角形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就更容易些。
再比如,在學習“軸對稱”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軸對稱的圖形,如蝴蝶、蜻蜓、剪刀、故宮、雙喜、腳印等,導入新課,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講講它們的共同點,并嘗試列舉身邊類似的事物。圖片的展示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容易理解“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作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這一定義。
二、自學與互動合作探究
導學互動首先就是要學會自主學習,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豐富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去與他人進行互動,從而進一步提升個人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導學互動中主要的環(huán)節(jié)。相比傳統(tǒng)的被動式接受知識,導學互動所倡導的自學對學生更有好處。在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閱讀并理解文本,并在此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指導工作,并非置之不理,應主動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和進度,總結學生遇到的難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的“勾股定理”時,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有很多,筆者采用面積證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由于前面沒有學習過面積證法,學生對這種證明法也覺得很陌生,覺得推理的根據(jù)不明確。確實,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不容易聯(lián)想到:將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需要精準分割和拼接,如果對趙爽弦圖沒有透徹的認識和了解,則無法確定分割的方案。教師正是觀察到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給予提示“圖形割補后,只要沒有重疊,沒有空隙,則面積不會改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發(fā)散所有組員的思維進行圖形的拼接。大家想到的拼接方法更加多樣,以此降低學習的難度,同時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遇到困難,要學會集眾人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在合作過程中體會與人相處的原則和方法,對學生將來的成長更有利。合作的過程更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每個人都能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歸納總結精華
學有所獲才能掌握真本領,因此在自主學習、合作互動之后,還需要進行歸納總結。人要變得更優(yōu)秀,必須經(jīng)常自我反省,從而改掉毛病,增加優(yōu)點。同樣地,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學會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吸收知識的精華,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指導的工作,發(fā)揮導學的作用,幫助學生梳理思路,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也要形成自己的知識網(wǎng)。
(一)教師指導,促進歸納
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互動,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方法,但較少學生有歸納的意識,需要教師進行指導,促進學生歸納能力的形成。比如在學習完七年級下冊“相交線和平行線”后,學生已初步掌握相交線和平行線的特性,但教師仍需要引導學生對本章節(jié)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并再次強調(diào)重點難點。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歸納,比如:通過本章節(ji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能歸納一下直線平行的條件有哪些嗎?你是否在其他方面還存在疑問?若有,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幫你解決。教師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達到深化、鞏固知識的作用。
(二)學生分析,自我總結
盡管有教師的幫助,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整理和歸納,然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與其他人指導進行知識的歸納和總結,不如自己進行分析和總結,掌握總結歸納之法。而且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歸納、總結的過程,也是對知識的二次學習,能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達到良好的鞏固效果。在學生歸納總結后,教師也要對此進行評價,合理的評價有助于學生揚長避短,促進他們不斷進步。
四、課堂反饋
有反饋的教學才是完整的,若只是執(zhí)行了一套教學方法,不重視學生的反饋情況,則無法對其進行優(yōu)化,不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持續(xù)提升。因此,反饋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進行初中教學時,最好能做到當堂反饋,達到知識強化的效果。課堂反饋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當堂訓練,一是反饋指導。
進行課堂訓練可以查漏補缺,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教師要注意此環(huán)節(jié)所選的習題,題目要突出重點,難度適中,才能起到學習檢測的作用,又不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另外還要注意題目的多樣性和針對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強化知識。在學生進行課堂訓練之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對于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錯誤答案或者存在爭議的答案,教師要再次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并說出充分的理由。教師再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評價,展開正確的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課堂反饋能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根據(jù)情況來優(yōu)化教學工作,畢竟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是為了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總而言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就是以導促學。開始時,教師的指導很重要,而在后期,學生的學變成了重點,教師的指導則起輔助作用。在導學的過程中,也要進行有效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能讓學習更順利地進行。將導學互動運用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就是為了讓學生有方向地學習,快樂地學習,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參考文獻
[1]林朝樂.“導學互動”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4,(25):24.
[2]申道明.“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研版,2015,(01):96.
[3]李楠.初中數(shù)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體會[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6,26 (13):61.
[4]余正艷.試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作用[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6 ,(18):19.
責任編輯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