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行新課標高中歷史專題式的教材不便于通史的學習,且必修教材與選修教材知識點的聯系不緊密,甚至有些知識點被割裂開來,對學生了解與掌握歷史知識帶來諸多的不便和困難。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除傳授知識外,更應該及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巧記歷史知識,構建學科體系;進行綜合歸納,培養思維習慣;培養學科能力,使其會學善學。
關鍵詞:高中;學法指導;歷史教學
現行新課標高中歷史人教版教材包括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三本必修和六本選修教材,內容涉及面廣、容量大、可讀性和趣味性強,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分析、比較等能力的培養。但是,這也給學生學習帶了一些困難,如專題式的教材不便于通史的學習,專題形式下中外歷史交錯混亂難以理清,要求學生應該了解與掌握的一些諸如中外改革、重要的理論思想、重要歷史人物、戰爭、文物古跡、奧秘探究等知識卻出現在選修教材中。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除傳授知識外,更應該及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使其會學、善學。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指導學法的幾點做法,請批評指正。
一、構建學科體系,培養學科能力
2018年高考考試大綱仍然將“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四個方面十二個層次的能力考核目標作為對高中學生歷史學科能力考查要求,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歷史知識,培養學科能力依然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正確處理教材、系統總結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啟發學生,使他們自覺地進行知識的系統化組合。學生在學習時,應該重視基礎知識學習,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聯系比較,從而建立知識框架體系。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時,可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按照教材專題史框架對所涉及的歷史知識進行小專題歸納整理。就政治史來說,可分成列強侵略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兩條主線進行基礎知識點的歸類整理。學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對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的內容進行整理組合,從每一個知識點捕捉知識要素,實現知識點與知識要素的有機結合,從而逐步實現學科能力的培養。
二、進行綜合歸納,力求舉一反三
教師要運用歸納、類比等邏輯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培養縱橫聯系比較的創造性思維,掌握同類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分析比較的步驟、方法和原則,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1.比較歸納
如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二經濟史模塊《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的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從市場、資金、原料、勞動力、技術五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比較,以整體史觀、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社會史觀、生態史觀五種史觀進行評價。
2.專題歸納
如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可以歸納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演變”,讓學生識記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過程、趨勢、本質以及歷史影響。
3.“濃縮”歸納
把一些繁雜的歷史知識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如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等級森嚴的分封制”一目的學習可以歸納為“一二三四”,即一個目的、兩點內容、三個對象、四大義務。
4.串線歸納
通過串線,識記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的歷史發展線索,便于學生理解和鞏固。
5.理論提煉歸納
例如,近代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探索與實踐的學習可以建立小專題,從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運動、實業救國活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幾個方面全面掌握,從而理解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的選擇,是歷史的選擇。
三、巧記歷史知識,夯實認識基礎
歷史知識是歷史的主干,是歷史理論的載體。學習歷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識記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相關人物、經過、結果等。而在平常的學習中,好多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結果事與愿違,往往感到背會的知識無法運用,并且記得快遺忘得也快。教師要積極設法幫助學生巧記歷史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正確識記歷史知識的習慣。
1.表格圖示簡易法
歷史圖表可以使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學生可繪制歷史表格、圖示,將易混淆的歷史知識進行區別和聯系,便于記憶。如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人物繁多且各自的思想主張繁雜,容易混淆,很難準確記憶。學習時,可從各家名稱、代表人物、國別、主要思想主張、評價五個方面制成表格加以區別整理。
2.章節目錄識記法
歷史教材編寫體例一般是以章節體編寫的,只要掌握課本章節體系,熟記章節目錄,便于進行提綱式記憶。如必修一按照章節目錄,引導學生熟記每單元的每課題目,明確每單元有幾課、每課有幾目、每目下涉及了哪些歷史知識等。這樣既加強了知識的條理性和系統性,也巧記了歷史知識,變難為易,增強了學習的靈活性。
3.課后回憶聯想法
學生應該利用飯后散步、每晚睡覺前的閑暇時間,進行對所學知識的靜思聯想,像放電影一樣回憶當天或以前已學的知識,在腦子里構建知識結構,使知識變得更加系統。這種聯想回憶可以是章節式縱向回憶,也可以專題式橫向回憶,還可以是中外知識聯系比較回憶。
總之,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學法指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久而久之,學科能力培養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學習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馬文成(1970.11—),男,漢族,甘肅臨夏人,學歷:本科,職稱: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國史的教學研究和學生學法指導與探索。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歷史教學中創建“合作探究性師生關系”制約因素初探》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