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云
摘要:數學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是目前小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科目之一。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存在不同的心理變化,進而討厭數學學習,影響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此,本文將對小學生數學厭學的原因進行合理的分析,并找出其解決的措施,進而為提升數學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厭學原因;策略
一、小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
1.家庭是孩子進行學習的第一場所,其對孩子的智能發展、情感和個性的塑造以及道德品質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曾經有相關學者進行研究表明,造成孩子心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則是來自于家庭環境。有很多的家長,因為其自身的學歷較低,對學習的認知態度不正確,將孩子送去學校主要是為完成義務,并認為孩子在學校中學習知識的情況應該由學校的老師來負責,自己并無督促的義務,進而造成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
2.還有一些家長因為自身的家庭情況不是很好,大多數時間都在工作賺取生活的費用,對于孩子的照顧并不是很周到,所以就更別提監督孩子的數學學習。
3.有一些孩子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是看著父母每天的爭吵而成長的,這也嚴重的影響了孩子的內心變化,導致其對學習熱愛的程度較低。
4.部分家長其對孩子給予很高的厚望,希望其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未來,使得其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比較嚴格,只要不達到其心目中的要求,非打即罵,這也會給孩子心靈上增加一種無形的壓力,導致學生越來越厭倦學習。
(二)教育模式的影響
我國雖然在倡導著素質教育,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的學校無法正確的貫徹實際的教學方針,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的老師還是按照書本的內容進行灌輸,這就導致其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單一,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很多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模式編排,導致很多學生無法理解課堂所講的內容,長久下來,其數學學習的熱情自然就慢慢降低。
除此之外,老師自身的思維觀念也一定程度的存在問題,教師希望好學生可以不斷的前進,而對于厭學的學生則僅僅是希望其不要破壞課堂的秩序即可,這就使得教師對于較差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情況不愿意進行過多的關注,從而導致厭學學生內心出現波動,慢慢的出現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進而降低了對數學學習以及對生活的熱情。這種情況不僅阻礙了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還影響了學生內心的數學求知欲,并導致其厭學的情緒越來越嚴重。
二、解決學生數學厭學的具體措施
數學厭學心理的形成不僅會影響其邏輯思維能力的開發,還會導致學生存在片面的意識誤區,進而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數學老師應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來降低厭學情緒的產生,正確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因材施教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和處事方式,老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潛力,促進其智能的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按照因材施教的觀點,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優勢和劣勢,并以此來對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另外,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還應端正自身的態度,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特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信心,從而減少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壓力。
(二)轉變教學理念
每一個學生都有其閃光點和擅長的一面,每個學生也都希望自己可以被尊重,可能因為一些原因使其數學學習成績不是十分理想,但是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應對每個學生公平對待,并結合學生的狀況解決其數學學習的問題,從而提升其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學生對教師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教師只有用自己誠摯的愛心去擁抱學生,才能真正感化學生,才有可能細致觀察,正確評價,寬容對待學生們。特別是對于一些數學厭學情況較為嚴重的學生,老師更應該有足夠的愛心和信心,幫助學生擺脫厭學的情緒,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另外,在課堂上,數學老師也應該為厭學的學生制造更多發言和交流的機會,要讓他們想說、敢說、會說,逐漸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信心。
三、小結
綜上所述,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其厭學的原因,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其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培養,并最終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