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摘 要:情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在對教學內容產生了情感,對學習話題具有了濃厚的興趣,教師才能將學生引入高效率學習的境地,更好的挖掘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更好的提高教與學的實際效果,讓學生在情意濃濃中學會學習的方法,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適合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而產生的態度體驗。語文學科有著深厚的情感和鮮活的生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挖掘課程內容情感因素,充分提高學生體驗情感的敏感度,讓學生在課文里感受充實的人格塑造過程,使學生能夠健康地渡過這段人格發展重要時期。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學記》告訴我們:“親其師信其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只有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了,學生才會愛屋及烏地因喜歡老師進而喜歡老師所任教的學科,你老師才能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在課堂上,要微笑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和藹可親。對每一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循循善誘的啟發他們認真學懂。課后,要與學生打成一片,要從學生的生活、思想等方面關心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和諧融洽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我們教師,才能在教學中順利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二、創設課堂情感氛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創設課堂情感氛圍,讓學生受到熏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課前一段聲情并茂的導語,課堂中一些富有激情的手勢,一段感情跌宕的表述,一個個真情流露的微笑……都會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情感的氛圍,感動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時,在導入課題的時候,我滿含深情地講述了一段感人的親情故事,有的同學為之淚下;在導讀的過程中,我注重了有感情的領讀,使整個課堂自始自終都流淌著濃濃的親情。這種氛圍也感動著學生,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課文的主動探索,使學生高效率地完成了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學生們得到了深刻的情感熏陶。
三、設計極富感情的導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導語是創設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強化課堂心理場的第一步。我們教師一登上講臺,學生就會很快調節心理狀態,把注意力集中到聽課上面。但也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快完成這一心理轉變。這時,如果我們教師采用生動而極富感情的導語,醞釀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或情緒,學生則會由此產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情緒氛圍,一種情感意境,為取得有效的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例如,在教學《警察與贊美詩》一課時,我深深地被作者那“含淚的微笑”所打動。我是這樣的導入新課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有一系列小人物形象,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都有著悲慘的命運。他們為了生存,在生命線上苦苦的掙扎者:有被資本家榨干血汗而成為骷髏般的‘蘆柴棒,有被社會壓迫得精神上已經麻木了的阿Q,有被封建禮教吞噬了魂靈、最后淪為‘木偶似的祥林嫂……,而外國文學中的那些小人物又具有怎樣的命運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對一些小人物的回憶,學生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就會帶著急切的求知欲望認真地閱讀課文,揣摩蘇比這個人物形象。又如,在教學《春》一課時,我的導語是:“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出一幅陽光明媚,春風浩蕩,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生機,有無窮力量,內心洋溢著無比的喜悅。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曾用彩筆描繪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就是大家熟悉的描寫春的詩句。”像這樣的導語,既表現出文章的內容,又把學生誘導到作者對春的贊美之情中去。容易引起學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具有撥動學生情感的效果,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四、利用故事渲染情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他們愛聽愛看有趣的故事。我們教師要抓住青少年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從與課題有關的趣聞軼事出發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教學新課前,花極短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得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例如,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時,我先聯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給學生講講長媽媽所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講講阿長本人的故事,這樣,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進入作品的意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借助多媒體,通過音樂、幻燈片、影視片段,可有效地營造課堂情感氛圍。藤格爾一曲《父親》,可以為閱讀《背影》一文奠定情感基礎,深深打動學生善感的心;一組優美動人的春景圖,可以引發學生對美的向往,激發學生對朱自清的《春》的熱情;《渡江戰役》的一個精彩片段,其場面的恢弘與壯闊足以給學生以震撼,為學生閱讀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營造情感的氛圍……結合學習內容,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課堂情感氛圍,可給學生更直觀的感性體驗,給學生以心靈的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指導寫作實踐,讓養學生表達情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一篇佳作不僅是內容充實、語言流暢,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間跳動著作者的真情。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注意培養、激發、啟迪學生的情感,讓養學生在寫作中,自然的流露表達情感,則既能使學生寫作能力有所提高,還會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熱愛自己生活的空間,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細心感受生活中發生的重大事情,在感受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中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發生了很多令人高興的事情:申奧成功,加入WTO,神舟五號升空,足球打進世界杯決賽,國民總產值進入世界第二,等等。將這些內容適當引入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讓他們把真切的情感寫下來,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愛國責任感。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忽視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認識到培養健康完善的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地把它落實到語文教學工作之中,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高素質的一代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走向文明。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將有利于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思想健康、感情豐富的未來棟梁之材,同時也有助于我們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部縣碾盤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