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霏
摘 要: 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進一步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時代要求。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同時具備專業素養和思想政治水平的青年大學生,我校探索實行“教授班主任”制度,聘任德才兼備的專家教授擔任班主任,意圖實現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雙飛躍。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當代大學生 高校思想政治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的頒布實施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傳達,明確了各高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聚焦點、著力點,增強了高校領導干部和思政教師、輔導員做好工作的信心、決心和責任感、緊迫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式方法探索創新、內容體系更新完善等方面都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同時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獲得明顯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勉勵當代大學生要“勵志、愛國、求真、力行”,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這就需要高校德育教師探索新形勢下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同時具備專業素養和思想政治水平的青年大學生。
2015年9月,我校在迎來數千張嶄新面孔的同時,特邀文學院王教授擔任大一某班的班主任。王教授從教20余年,熱愛學生工作,專業素質過硬,道德情操高尚。他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利用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扎實的專業功底,對學生進行專業學習和個人發展方面的雙重管理,建設極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生活在這個時代的“90后”大學生接觸到的事物、環境都較為豐富,尤其是網絡的普及,使當代大學生可以極為便捷地獲取教育資源及其他各種知識和訊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思想一方面更加開放、自由,樂于接受新事物,不局限于教師的教導,不滿足書本的條條框框,敢于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他們有較強的表現欲,在各種活動中顯示自身價值,敢于開拓創新,敢說敢干。
同時,由于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其群體特點和個性需求鮮明,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部分出現了集體觀念弱化、承受能力弱、責任感缺失的現象。部分原因是進入大學以前,學生的精力大量投入地學習和考學上,家長和老師不是特別注意責任心、抗壓能力、集體觀念方面的培養,這些在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需要學生在大學階段得到鍛煉和提高。
當代大學生思想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危機感強,自主學習意識淡薄。造成當代學生危機感強的現狀是有諸多因素的,壓力來源于不同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即便完成學業,具備一些突出的個人能力,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也難以確保自己的競爭優勢。同時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挫折較少,大部分對自己的未來抱有高期待、高要求。在這種局面中,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其次,大部分大學生出生于獨生子女家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庭除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之外,開始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在望子成龍的心態下,教育目標的可行性、教育方法的科學性不與之相匹配,體現出較強的盲目性,突出表現為對子女抱有不現實的高期待。一些子女在這種高期待中成長會影響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在長期難以達成期待的情況下容易形成習得性無助,造成心理困擾。在這樣的壓力下學生渴望提高自己,加上大學階段相對放松的教育管理模式,自主學習方法掌握不夠,自主學習意識淡薄,結果導致其專業知識基礎不扎實,知識面不廣,難以全面進步。
在新形勢下,我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不斷重視與加強,2017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途徑方式等,是目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文件。我校領導一貫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做好輔導員隊伍素質提升“五個一”工程,抓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等實效性工作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同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進一步健全與完善,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科建設、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及工作評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進一步健全與完善,相互運作更加和諧,教育效果明顯改善。為了加強工作隊伍建設,學校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許多措施,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這些專職輔導員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崗位,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優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素質結構,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整體水平。
二、試行“教授班主任”制
在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視的形勢下,我校以文學院大一某班為試點,特邀王教授擔任班主任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建設了極具特色的班級文化。王老師作為一名老教授,既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又有豐富的人生歷練;既可以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和培養,又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為了同時做好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在班級的日常管理和活動當中。
1.打造班級文化
從學生當中征集、選定屬于自己班級的班歌和班訓。作為班歌,學生認為《真心英雄》充滿激情的旋律和積極向上的歌詞內容,表現了青年人應有的生活態度。作為一名大學生,校訓往往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牢記心間,用來勉勵自己的言行。在這個班級,也有著自己的班訓,“盡心盡力,快樂進取”八個字表達了當代大學生應有的人生態度和學習態度,也是全體同學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
2.豐富課余生活
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由于教學活動設置和高中有區別,課余時間比較充足,有些不擅長時間管理的學生會陷入無所事事的狀態。開展豐富的集體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增強同學之間的感情,還能夠利用這些集體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個人能力。例如中秋節期間組織了班級聚餐,讓學生在傳統佳節歡聚一堂,晚上一起到操場圍坐賞月,既溝通密切生生感情又喚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同時,王教授個人熱愛運動,常常言傳身教鼓勵同學加強體育活動,例如參與早晚跑操、打球打拳等運動,提高自我身體素質。
3.班級隊伍建設
圍繞全體同學,班級成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自定組名和口號。以小組為單位,定期進行學習和生活上的交流,以便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同時要求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從主要班干部到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規劃有思考,從每天、每周的小計劃小總結到每月每學期的總計劃大總結,內容既要有對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又要有對未來的展望和計劃。
在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方面,首先由班長作為代表起稿,每周結束后對一周內的班級活動和經驗進行整理總結,以充實班級建設。其次定期召開學生干部會議,組織班委及各寢室長,在班會上通過大家的發言,加強班委之間的交流與配合,了解班級運行情況。
4.綜合素質培養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對當代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隨之日益提高。學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有意愿也有時間提高自己,但通常缺乏有效途徑及系統性的安排指導。把綜合素質能力培養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級建設管理是十分合理且高效的。王雨海老師就在班里開展了不同活動,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一,安排同學按照學號在課前輪流表演節目,在鍛煉學生臺風及膽量的同時,使教室氣氛更較活躍,有利于課堂上注意力集中。
第二,結合個人經歷撰寫調查報告。每位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圍繞自己的打工經歷、父母生活及中學同學在不同大學的現狀等主題,做調查,做訪談,做研究,寫報告。既通過實踐和溝通開闊視野,又通過事后整理成文鍛煉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
第三,進行全英團課。每周二下午都是團課的固定時間,學生會根據不同主題開展團課活動,而王老師要求在團課活動中嘗試用英語交流,將團課與英語相結合,豐富團課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聽力等英文運用能力。
第四,普通話口語的日常訓練。說好普通話是對每一個師范生最基本的要求,但我院農村學生較多,缺乏普通話口語環境,部分同學的普通話并不過關。王老師通過制訂宿舍普及普通話的計劃,并在日常中付諸行動,提高普通話口語能力。
5.專業能力提升
王老師作為現當代文學方向的專家教授,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具有專業指導的優勢。在專業課課堂上對文學作品的解析學習之后,組織同學對優秀的影視改編作品進行賞析。同時課堂時間有限,為學生推薦多部電影供同學大家私下觀看,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在班級QQ群中,由老師整理專業相關學習資料,或學習視頻,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平臺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專業學習能力。
另外,班級同學還在王老師的帶領下制作班級手抄報。由學生自主進行版面設計和報紙抄寫,內容為原創作品,鼓勵同學提高寫作及設計的興趣和能力。
“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起著良好的示范作用,這就要求一名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備過硬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外,還要有崇高的師德和敬業精神,注重培養人格魅力,做到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做人、做事的態度。特邀資深教授作為班主任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線,是學校和學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重視的深刻體現。全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和感恩態度一次次用事實向我們證明了王老師的言傳身教和全情付出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總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是不斷變化的,要對大學生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必須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加以改革和完善,“教授班主任”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熊海燕.和諧社會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探討[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9.
[2]喻俊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J].理論與當代,2011(9).
[3]朱平等.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問題與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