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的校園足球實踐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采用現場考察法、文獻資料法、數據分析法等主要的研究方法,重點闡述了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校園足球的推進思路與策略,為同類學校校園足球的發展提供一些啟發。
關鍵詞:農村高中;校園足球;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4-09
作者簡介:宋春輝(1977—),男,江蘇海門人,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教師,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
一、研究目的
通過校園足球的先行學校發展經驗,我們可以了解符合區域現狀的校園足球的發展路徑。本文以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我校”)的校園足球為例,探索農村高中校園足球的發展路徑。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中學校園足球實踐。
(2)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以實踐、研究、總結的方法,因地制宜地進行創造性探索;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的理論和資料,較全面地研究本研究的研究現狀以及研究成果。
三、結果與方法
(一)凝聚共識,匯聚校園足球發展的合力
1.增強師生、家長對校園足球的認同感
《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
2050年)》指出:“增強學生、家長對足球的認同感,支持學生課余、校外參加足球活動。”顯然,學生、家長、教師對校園足球的認同直接決定校園足球推進的深度與廣度。所以,普及推廣校園足球過程中應利用家長會、教職工大會、國旗下講話,校報、學校宣傳櫥窗、學校的微校平臺,教育開放日等形式統一師生、家長的思想,增強他們對校園足球的認同感。
2.增強教師、學生、家長對校園足球的理解度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指出:“發揮足球的育人功能。讓更多青少年學生熱愛足球、享受足球,使參與足球運動成為學生體驗、適應社會規則和道德規范的有效途徑。”顯然,校園足球不僅是在培養學生的球技,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收獲健康的體格和健全的人格。我們通過專家講座、校園足球文化大講壇、征文、演講、知識競賽等形式,宣傳校園足球的核心理念,增強師生、家長對校園足球的理解度,凝聚共識:推廣普及校園足球不僅是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學習足球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通過足球運動教會他們協作、奉獻、尊重、擔當的意識,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素質全面的人。
3.增強師生、家長對校園足球的親和力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關心的首要問題,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參加校園足球運動會影響文化學習,于是我們專門啟動校園足球校級立項課題,加強校園足球與文化學習關系的研究,以數據說話,增強教師、學生、家長對校園足球的親和力。2014年、2015年、2016年我校高考本科上線率節節攀升,分別達82.12%、82.65%、84.20%。
與此同時,學校體育也在飛速發展。2015年獲南通市高中校園足球陽光體育聯賽女子組二等獎,2015年高中校園足球聯賽一等獎;2016年學校男、女足分別獲得南通市校園足球聯賽一等獎,全市陽光大課間評比連續兩年獲特等獎,市田徑比賽團體總分連續三年位列全市前三名。
認同、理解、接受,破除教育與校園足球之間的壁壘,凝聚共識,匯聚合力,讓教師、家長、學生走進校園足球,參與校園足球。
(二)優化條件,夯實校園足球發展的沃土
1.完善制度,增強執行力
我校成立了由校長負責,分管副校長主抓,各科室主任、班主任、體育組全體教師參加的學校足球工作小組,全面負責學校的足球工作,并制定《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校園足球工作制度》《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任務細化,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學校每學期把學校體育、校園足球工作寫入學期工作計劃。通過建立科學的政策、制度保障校園足球落實的執行力,也保證了學校足球工作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2.優化師資,增強戰斗力
我校現有八位專職體育教師,其中高級教師五人、足球專業教師二人、足球二級以上裁判二人,具有較強的師資配備。為增進交流、開拓視野、更新理念,不斷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近三年,我們先后派出數十人次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同時,我們還邀請校外的足球專家到學校進行足球專項指導。“請進來,走出去”,優化師資,增強教師校園足球普及推廣的戰斗力。
3.升級硬件,增強保障力
目前,我們學校建有37個行政班,嚴格按照《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配置場地器材,1個標準化的塑膠操場、1座體育館、6個PU籃球場、6個PU排球場以及1個網球場,擁有標準11人制足球場1片、 7人制足球場2片、足球門10個、其他器材若干。為增強校園足球普及力度,2015年,我們采購了足球、訓練背心、標識桶、足球門、體能訓練器材等,再次升級硬件。此外,我校每年專門撥置經費維修、更換、補充足球器材,保障校園足球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三位一體”,揚起校園足球發展的風帆
(一)著力課堂,打牢校園足球普及的根基
2015年10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研討會在鄭州舉行,王登峰司長在發言中指出做好校園足球工作最重要的著力點是校園足球的教學問題。他說:“能不能參加比賽不是主要問題,重要的是把足球教學工作真正落在實處。”我校一直把課堂教學視為校園足球普及的“第一陣地”。從2005年起,我們就開設了足球選項教學,從2010年起,我們在開設選項的基礎上把足球增列為體育必修模塊,共18課時,安排在高一第一學期完成,安排基本的運、傳、射教學內容,讓每一位學生掌握基本的足球技能;2016年9月,我們在每周兩節體育課的基礎上,每周增開一節足球課,根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試行)》展開教學。
(二)繁榮社團,凸顯校園足球普及的亮點
我校在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實踐中,構建了知識拓展類、興趣特長類、職業技能類和社會實踐類等四類選修課程體系共90門校本課程和社團組織,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助餐”。其中,足球社團是校園足球普及的第二課堂,技戰術難度高于體育課,實現提高足球技戰術水平的目標,一直是眾多熱愛足球的學生鐘愛的社團,其中,有不少是女生。我校安排兩位足球專業的體育教師進行技戰術輔導,社團活動每周一次,每次90分鐘,而學校的男、女足就從這批學生中選拔組建。學生的技戰術水平在社團活動的錘煉中得到了提高,足球社團的繁榮也凸顯了我校校園足球普及的亮點。
(三)正視競賽,彰顯校園足球文化的底蘊
我們對足球比賽的態度是重視組織,不刻意追求名次,不施加壓力。為此,我們不斷完善校內足球競賽制度,做到班班有球隊,每學期組織“南回杯”班級足球對抗賽,每學期舉行一次師生對抗賽。同時,學校男、女足代表隊踴躍參與全市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球迷們為班級球隊設計口號、標語,制作道具,增強了融入感與參與感。我們讓賽場彰顯了校園足球文化的底蘊。
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推廣需要榜樣的引領與示范,需要自身的領悟與探索,還需要耐心與持久力。讓我們一起耐心滋養校園足球的土壤,走好校園足球從量變到質變的積淀周期,打破教育與體育之間的壁壘,讓更多的學生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讓校園成為足球的沃土,中國足球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賈珍榮.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0(12):57-59.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Z].國辦發〔2015〕11號.201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