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敏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在教學質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諸多弊端。主題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容小覷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筆者結合多年探究和實踐,從主題學習的概念、主題學習的類型及主題學習的主要途徑三個方面開展了以下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主題學習
一、主題學習的概念
主題學習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結構化的主題進行學習,開展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構化的主題為學習對象的教學活動。它更加注重學生的個人體驗,結合了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利用大量的學習資料,達到教學目的。這種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對學習的體驗,使課堂教學不再以教師為中心,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關于小學語文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他們還是習慣于運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是很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
(2)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僅限于對教材內容的講解,忽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樣只會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3)語文評價機制不夠完善,評價方式單一、評價主觀色彩濃厚。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過多關注學生成績,而不是全面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學校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也比較缺乏。
三、主題學習的主要途徑
(1)小學語文教師應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
主題學習的前提是教師要設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漢子書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教學過程中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具有重要作用。比如,這篇《詹天佑》的學習目標可以分成三個:一是讓學生正確書寫“毅然,勘測,竣工,藐視,勉強,贊嘆不已,岔道口”等詞語;二是讓學生了解文中是如何運用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詞句表現人物特點的;三是讓學生透析課文,深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國做貢獻的情感。
(2)堅持主題學習三大原則,擇優選擇主題學習內容
首先,主體原則有以下三個:基礎性,是教師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發揮學生自身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自由性,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生命性,是指主題學習的主題一定要遵循學生自身的身心特點,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個性化體驗。另外,主題學習的學習對象一定是對所有學生來說都具有學習價值,既要契合學生的精神發展,又要體現我國核心價值觀。既要注重延伸課堂內容,又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明天更輝煌》是獻給香港回歸之日的一首贊歌,洋溢著為香港回歸祖國而無比興奮、鼓舞的濃濃深情。我在學生自由朗讀,充分感受詩意之后,設計了這樣的主題學習:“結合歷史背景以及文中關鍵性詞句,談一談文中是如何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激動心情的?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教師可以針對這一主題進行小組討論,對課文做了充分預習的小組可以很快說出這首贊美詩的背景;有的小組學生看出了最后兩句使用了擬人手法;還有的小組特別擅長分析文中的關鍵詞,如“撕斷腸”指香港被英國強占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痛苦等。這一主題學習的選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升語文學習效率,而且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3)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增加學生語文閱讀量
主題學習的主要形式就是生生之間學生的交流與師生間的互動,學生只有對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才能夠獲得交流共進、取長補短的效果,才能在已有知識上進行創新。也就是說,學生只有擁有了豐富的閱讀知識和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夠真正實現主題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途徑,接觸更多的閱讀類型,在實踐中使學生掌握語文的運用規律。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年紀的學生安排不同量或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但是小學生的認識能力還有些不足,需要教師在主題學習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閱讀引入課堂,這不僅是對教師模式的創新,也為教學效率的提高開辟了新途徑。例如,在講《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地了解安徒生及其童話故事,我在課堂上為學生簡要講述了安徒生的生平履歷,并延伸了其他幾部作品,如《海的女兒》、《拇指姑娘》等,讓學生體會安徒生作品中贊美善良勞動人民、批判王公貴族的思想主旨。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主題學習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可以將主題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在一個主題的各個環節被攻破之后,知識點也會隨之展開。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完成學習目標,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桂霞.語文的“病”與“變”――“語文主題學習”十大課型誕生記[J].人民教育,2012,Z3.
[2]王桂相.區域推進“語文主題學習”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J].吉林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