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課堂內外,教師以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發展為出發點,適當安排一些時間和精力去探究小學語文兒童文學的有效教學策略,有利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文學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健康成長;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27
作者簡介:王幼梅(1977—),女,福建南靖人,福建省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古詩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小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認識也在發生改變。小學語文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改進教學策略,提升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表達某件事的能力,健全學生的人格。本文主要論述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有效教學策略,以期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兒童文學中健康成長。
一、以趣促教,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充滿樂趣和積極向上的閱讀氣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地進行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例如,在教學《我愛你,中國》這篇文章時,筆者采用讀疑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閱讀,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促使學生思維全方位擴散,讓學生在閱讀這篇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構建簡單的知識框架,引導學生針對閱讀內容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如:國家發展對自己的成長有什么好處?我們通過何種方式報效祖國?這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使得學生在成就感的驅使下更好地投入兒童文學閱讀中。接著筆者會強調創新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性,讓學生邊閱讀邊寫,把自己的想法及時記錄下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慢慢地發現閱讀課文的樂趣,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師需要做的是改進兒童文學閱讀課堂的教學策略,創設有趣的課堂,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閱讀課堂中,引導學生發現兒童文學的魅力,學生的閱讀興趣會隨之得到激發,進而促進兒童文學的有效教學。
二、以多代簡,豐富學生閱讀方式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更新,手機、電腦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打破傳統的兒童文學教學方式。閱讀方式有很多種,教師要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盡快地投入作品閱讀,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如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重點、難點,對兒童文學的閱讀極其有利。
例如,在進行《與象共舞》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時,筆者會把投影作為閱讀內容的載體向學生進行展示,在文字旁邊添加適當的圖片,將文字具體化,使得學生的閱讀變得輕松有趣。又如,在讓學生閱讀《繪本聊齋》這本高年級必讀文學作品時,筆者會讓學生通過手機或者電腦搜索與聊齋相關的動畫或者小電影,讓學生邊閱讀邊完成觀看,一一驗證書中講述的故事和場景,更直觀地感受到這本書描寫鬼怪的神奇之處,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為學生之后的兒童作品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的文學素養發展。
三、以廣促讀,拓展學生閱讀范圍
在兒童文學教學中,僅僅靠教材中的作品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綜合發展的需求,也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兒童文學的豐富程度,這使學生的閱讀有了局限性。因此,教師需要適當拓展學生兒童文學的閱讀范圍,不能將眼光局限于教材上,要幫助學生挑選一些兒童文學作品,保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的教學中,教材中截取的只是這本書很少的一部分,很難展示出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因此,筆者引導學生充分閱讀教材中截取的部分,讓學生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繼續閱讀的欲望。接著我會要求學生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將這本書讀完,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寫下自己的感悟,寫出2~3篇讀后感,在兩個星期后集體展示。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去閱讀《魯濱孫漂流記》,并且按照筆者的要求將讀后感寫好,充分體現了兒童文學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的作用。在之后的語文教學中,只要涉及健康的兒童讀物,筆者就會要求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比如《湯姆索亞歷險記》《猴王出世》《西游記》等等,目的是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
在兒童文學教學中,教師適當拓展學生兒童文學的閱讀范圍,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挑選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課堂之外能夠更好地感受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更好地學習語文。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兒童文學的有效教學,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閱讀儲備,使得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中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聯榮.淺談兒童文學教學[J].都市家教,2017(4):30-31.
[2]王茹燕.淺談兒童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