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 要:計算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數學計算貫穿于學生的整個數學學習中,學生的計算能力決定著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還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使他們的計算能力及數學素養得到提升。
關鍵詞:數學計算;數學素養;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05
作者簡介:王 潔(1981—),女,江蘇蘇州人,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實踐。
一、培養計算興趣,提高數學素養
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要講究方法,激發學生計算興趣,讓學生主動進行計算,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可以通過有效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他們體會計算在生活中的意義,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在計算教學中,創設情境和利用主題圖是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可以改變傳統教學的枯燥,讓計算與生活緊密相聯。如在進行《小數乘整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調整教材內容,從實際生活中選擇素材。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去市場調查蘋果和葡萄等水果的價格,在上課時讓他們出示價格,蘋果8.5元每千克,葡萄9.5元每千克,問學生:如果各買2千克,需要多少元?教師在教學時,應設計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用途、數學的魅力,同時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給學生創設一些具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操作,如擺一擺、畫一畫等,讓學生通過動手,使抽象的數學形象化,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計算能力。
二、通過實踐提高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也可以收集有關的資料,讓學生完成計算、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并在實踐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神舟六號飛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地球一圈大約是42229千米,則神舟六號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多少分鐘?宇航員翻一個跟頭用時44秒,他翻4個跟頭的時間飛船飛了多少千米?讓學生通過計算這道題,掌握路程、速度和時間之間的關系,還讓他們了解有關太空的一些知識,有意識地滲透科學意識。再如,20年前我國人口為11億,男女比例為105︰100,而現在我國的人口數量為13億,男女比例為117︰100,請分析20年前和現在的男女人口情況。讓學生通過這道題了解人口問題并展開討論,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
三、講解例題,說清算理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給學生提供解題思路,讓學生學會思維方法。如在進行混合運算的計算教學時,如對于525÷[(81-56)×3],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這個例題中的算式與以前所學的混合運算有何不同,然后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了解在既有小括號也有中括號的計算中的運算順序,然后讓學生試著進行計算,得出結果。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思維,讓他們邊思考邊計算,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如在進行估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判斷。如對于685 ×8大約得多少,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估算看看最高位有沒有錯誤,讓學生在觀察中進行準確判斷,以培養他們的直覺思維能力。
四、聯系生活培養實踐計算能力
數學存在于生活中,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提高自身的知識和素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社會實踐計算作業,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如在講完圓的認識和計算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卷尺、繩子等一些相關的工具,去測量學校的一個圓形的花壇的周長,并計算出花壇的半徑。然后讓學生認真思考,如果把學校的另一塊空地設計成幾個花壇,如何設計比較合適。通過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花壇讓學生進行探索,引導學生思考,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學與生活聯系得越來越密切,教師可帶領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并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調查學校的用水情況,水管滴水每小時0.0036噸,學校一共有80個水龍頭,水費的價格為1.2元每噸,問一個水龍頭一天浪費多少水,學校一天會浪費多少水,學校一年又會多付多少水費。如果每人每天生活用水為0.003噸,這些水能供給多少人使用?讓學生通過計算了解水浪費的嚴重情況,并認識節水的重要性。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讓學生掌握數學計算的技巧,提高他們應用數學計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麗平.論如何在計算作業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6(7):40-41.
[2]張小燕.在計算教學中提升低年級學生數學素養[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2(8):20.
[3]王雪紅.親歷數學過程,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