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思維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中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教學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文章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組合作;有效性;思考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06
作者簡介:林 玲,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數學教研組長,小學高級教師,本科。
2017年5月,我有幸到北京四所小學參觀學習,聆聽了十多節數學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些課上教師合理、有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師們駕輕就熟,退到合作者、指導者、點撥者的位置。學生們合作學習時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匯報時落落大方、條理清楚,匯報完有補充、有質疑、有爭議、有討論,全體學生處于深度學習中。看得出來,學生們很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沒有生疏感,說明平時訓練有素,不是臨時組合。
一、內容設計合理,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開放性
所謂層次性是指在照顧大多數學生能力水平的基礎上,為學業水平較高的學生設計一定難度的問題,同時為學困生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學會分析。比如,在“我們一起去游園”這堂課中,教師對租車的問題組織了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是:①收集同組同學的方案;②觀察思考,找全所有方案;③把找到的所有方案記錄在小組學習單上。小組學習單上則寫著:到底有幾種租車方案?我們來整理一下。這樣的問題就有層次性。收集同組同學的方案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但要找全所有方案,就需要觀察思考,有一定難度,這是給優秀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
二、獨立思考、深入思考
我看到他們的課堂大部分都設計了個人學習單。教師提出問題后,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甚至還明確提出寫個人學習單的要求:要有結論(答案),要讓別人明白你是怎么想(算)的。這樣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甚至是深入思考后再開始交流。這樣的交流討論才會有深度,才會有真正的互動和啟發。沒有獨立思考做基礎的討論猶如空中樓閣,沒有經過獨立思考而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
三、教師有效指導分享,關注小組匯報后的質疑和討論
每次小組代表上臺匯報前,老師總會說:“大家仔細聽,請思考他的想法是否可行?”小組代表匯報后總會說:“大家對我們的方法有什么疑問?有什么想問我們的嗎?”因為學生前面認真地傾聽、思考,到了質疑的環節總有很多學生舉手提出疑問、異議,參與討論。比如,在“我們一起去游園”這堂課中,關于48人租車的問題,大車每輛160元,限乘客18人;小車每輛120元,限乘客12人。小組收集了所有租車方案,出現了以下五種答案:①租4輛小車,480元;②租1輛小車、2輛大車,440元;③租3臺大車,480元,多6個座位;④租3輛小車、1輛大車,520元,多6個座位;⑤租2臺大車、2臺小車,560元,多12個座位。因為這個組比前一個匯報的組多出了第⑤種方法,老師就在這個最關鍵的地方設問,組織討論:“這個組比上一個組多出了第⑤個方案,你們有什么想法,誰上來說一說。”
生1:我覺得這個方案座位多得太多了,只有48人,卻有60個座位,浪費錢。
組員反駁:如果有家長、老師臨時想去,就有座位坐。
師:你們挺從實際考慮,如果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你們怎么想?
生2:我覺得這種方案不是可能不行,是肯定不行。一共60個座位,我們只有48人,多了12個座位,剛好是一輛小車的座位,為什么多租一臺,整整浪費一臺車的錢。就算是有家長臨時想去,也不會多出這么多人。”
師:前面我們對第③和第④種方法進行過討論,54個座位,多出6個座位我們認為可行,這里60個座位大家就認為不可行了。這是為什么?你認為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多多少個座位才行?(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師抓住難點,引發大家討論。)
生3:多5、6個就夠了。
生4:就該是多1至11個空位才可行。
生5:多12個以上的空位就不可行了。因為不能多出一輛小車的座位,這樣就多租了一臺車,不合理。
四、建立合理、全面的評價機制,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為了調動學生合作的積極性,提高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他們的課堂采用小組積分的獎勵制度,這既關注學習過程評價,也關注學習結果評價。積極匯報展示的加分;認真傾聽的組加分;能根據其他組的發言,及時做出判斷并進行補充的加分;如果發現問題能質疑,并進行有理有據反駁的重點加分。教師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學生聽和辯駁的能力,讓學習更深入。
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要關注的還有很多,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讓小組合作學習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得到數學知識,而且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數學學習興趣,享受數學之美。
參考文獻:
[1]濮志堅.小學數學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6(16):21-22.
[2]萬月華.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