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亮 尹玉梅 荊州理工職業學院
引言: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CNC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工業生產中。為確保NC程序的正確性,首件試切時常采用易切削的材料,從而來檢驗加工指令,同時亦可以采用軌跡顯示法,但這些方法費時費力,增加了生產周期,同時也使生產成本上升。因此,采用一種能代替試切的計算機仿真方法,并能在試切的環境下,進行模型化、仿真計算和圖形顯示等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CNC加工仿真系統主要有以下幾種:Unigraphics,高檔的CAM軟件的代表,其加工方式完備,計算準確,實用性強,是航空、汽車、造船行業的首選CAM軟件,并且在仿真加工的過程中,還可以直接引用建模過程中的參數變量,完成建模和加工的無縫接口,實現了建模加工一體化。其次是MASTERCAM、PRO/ENGINEER等CAD/CAM軟件。綜合考慮,本文基于UG軟件,實現對環面蝸桿的半成品加工。
對于幾何形狀復雜的零件一般需借助計算機,使用規定的數控語言編寫零件源程序,經過后置處理,最后生成加工程序,該方法稱為自動編程。自動編程的一般過程如下:首先將零件圖形及其它信息輸入計算機,經過計算機翻譯,形成零件的幾何數據與拓撲結構;然后確定加工路線、工藝參數和加工方法等;再通過數學處理計算出刀位數據,然后通過后置處理,最終生成NC代碼;最后通過通訊接口將NC代碼送入到機床的控制系統。其原理如圖1所示。
在普通的車床上加工時,環面蝸桿的精度很難達到要求,因此應選用數控機床來加工,同時為了

圖1 數控編程原理
提高生產效率、同批零件加工的一致性及產品質量穩定性等,對于軸肩、軸頸等結構特征亦選用數控機床來加工。環面蝸桿的加工應先粗車齒槽,之后再在專用的機床上按嚙合原理,通過磨削完成蝸桿齒的終加工,如圖2所示。

圖2 蝸桿零件圖

圖3 生成刀位軌跡的流程圖
根據零件的加工方案,制定生成刀路軌跡的編程步驟如圖3示。
本實例借助UG 中CAM車削模塊,按照上述制定蝸桿加工方案,對其進行仿真加工,最終生成數控加工程序。
2.3.1 創建蝸桿車削節點
蝸桿的車削加工首先應初始化加工環境,然后分別創建程序節點、創建刀具節點、創建幾何節點和創建加工方法節點等,最終完成蝸桿車削節點的創建。
2.3.2 創建蝸桿車削加工操作
(1)車端面、鉆中心孔、車外圓及側肩帶
單擊工具欄中的“創建操作”按鈕,在彈出“創建操作”對話框中,選中“turning”類型中相應的子類型,程序節點、使用幾何體及刀具等選項,確定應用之后,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合適的參數,便可生成刀軌并進行3D動畫仿真加工,如圖4所示。最后通過后置處理,選用合適機床,即可生成相應的NC代碼。

圖4 車端面加工仿真
(2)粗、精車蝸桿齒頂圓弧
如前所述,在“創建操作”對話框中,選中“子類型”的“ROUGH_TURN_OD”圖標,“使用幾何體”選擇“TURNING-WORKPIECE”,刀具選擇前面定義的外圓車刀,名稱選項內輸入相應的名字,其他選項默認系統設置,單擊“應用”按鈕,在彈出的“ROUGH_TURN_OD”對話框中,選擇“Zig_Zag直切”切削方式,然后點擊切削區域中的“包容”按鈕,在彈出的“幾何體包容”對話框中選中“軸向1”和“軸向2”前的復選框,單擊“軸向1”按鈕,在視圖窗口中選中蝸桿左側側肩帶的右圓心,單擊“軸向2”按鈕,在視圖窗口中選中蝸桿右側側肩帶的左圓心,其他選項按系統默認,最后完成“在幾何體包容”對話框的設置。
在“步進”選項中選擇“恒定的”,大小設“2”,單位“mm”;選中“清理”和“附加輪廓加工”前的復選框;單擊“進給率”按鈕,在“進給和速度”對話框“速度”選項卡中,設置“主軸輸出模式”為“RPM”,激活“主軸速度”,并設置為“1000”,最后點擊“確定”按鈕結束“進給和速度”對話框設置。單擊“避讓”按鈕,彈出“避讓參數”對話框,在此對話框中激活“從點”復選框,并在視圖中選擇合適的點,激活“運動到起點”復選框,在視圖中選擇合適的點,激活“運動到回零點”,在下拉選項中選擇“與起點相同”,單擊確定結束“避讓參數”對話框。其它按鈕中參數按系統默認既可。
最后,單擊“生成刀軌”按鈕,在視圖中檢查刀軌有無干涉等其它錯誤,確認無誤后,單擊“確定”按鈕,在彈出“可視化軌跡”對話框中,選中“2D材料去除”復選框,通過2D動畫仿真,調整動畫速度,合適后選中“3D動態”選項卡,點擊“播放”按鈕,便可進行3D動畫仿真加工,如圖5所示。單擊工具條中“后處理”按鈕,在“后處理”對話框“可用機床”選項列表中選擇“LATHE-2-AXIS-TURRETREF”,在“文件名”處,輸入NC代碼保存位置和文件名,生成相應的NC程序,如圖6所示。

圖5 粗車齒頂圓弧加工仿真

圖6 粗車齒頂圓弧NC代碼
精車蝸桿齒頂圓弧與粗車類似,選擇全部完成的走刀方式,加工余量全部設置為0,走刀深度為0.1~0.2mm左右,其他設置按粗加工齒頂圓弧即可完成蝸桿齒頂圓弧的精加工。
(3)粗車、粗磨及精磨蝸桿齒
如前所述,進行相應的設置后,即可生成粗車蝸桿槽的數控代碼。粗精磨蝸桿齒的加工,采用磨輪,按齒輪嚙合原理[6][7],進行包絡磨削加工。在加工的過程中,給予合適的進給量,并保證蝸桿與刀具的轉速比等于設計時的傳動比,最終完成蝸桿螺旋齒的終加工。
在UG的CAM模塊下,基于一實例化模型,通過設置合適的參數,實現了蝸桿的車端面、鉆中心孔、車外形輪廓及粗車蝸桿齒等仿真加工,有效地減少實際生產中試切的次數,降低次品和廢品的數量,相應地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