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俠
摘 要:習作教學中,“循環日記”這一寫作形式的嘗試,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創建了一片神奇的沃土。寫作過程中,再現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反映了一個真實的兒童世界,感受到孩子的童真、童趣。它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熱情,留下了孩子成長的足跡,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媒介,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班級管理,促進學生德性的養成,學生在寫作中生命得到了拔節。
關鍵詞:循環日記;增值效應;寫作
為培養學生勤練筆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從四年級開始,我在班級中嘗試進行“循環日記”這一寫作形式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比較有成效的進展。
一、把寫作當成一種樂趣:激發興趣 分享快樂
一個班級中的學生是有差異的,總有一部分學生面對習作時,茫然不知所措,思路打不開,無話可寫。即使寫出來,也是內容空洞。寫循環日記時,五人為一循環小組,這五個學生共同使用一本日記本。前一個學生寫完日記后要交給下一位同學,每個同學在寫日記之前都可以閱覽本組同學的日記,學習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前面同學的日記,會幫助后面的同學打開寫作的思路;前面同學的寫作方法,能給后面的同學提供寫作的靈感;前面同學的優美語句,后面的同學可以借鑒;前面同學的日記,可以開啟后面同學的心扉,激發后面同學表達的欲望。
每個同學的每一篇日記都是自己在小組成員間的一次寫作水平的展示,也是關系著本小組在班級的地位,因此每個同學都會盡力寫好自己的這篇日記。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學們開始留心觀察生活,關注學校、班級、同學間的“熱點”;為了提高循環日記小組的整體寫作水平,小組中的某個同學寫作水平不高,小組成員間還會主動幫助他尋找寫作素材,先幫他修改。在每一次積極主動的寫作訓練中,每一個學生的寫作水平都在不斷提高。小組成員間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漸漸找到了習作的感覺。慢慢的,寫作不再是學生的負擔,寫一篇日記逐漸成為得心應手的事,他們愛上了寫作,把寫作當成了一種樂趣,當成了傾吐心聲、分享快樂的地方。
二、讓寫作留下一串足跡:表達交流 記錄成長
時間匆匆而過,童年轉眼就會消逝。想想我們每個人,長大后,小時候的人和事就像流水一樣不露痕跡從生命里悄悄溜走,很多名字和面容漸漸模糊不清,在腦海中只剩下零亂的碎片。
孩子們朝夕相處,每天都會發生許多記憶深刻的事,親身經歷學習生活的孩子們,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是他們寫作的源泉。有了循環日記,孩子們把生活中美好的瞬間變成了有聲有色的文章,用文字記錄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生活中的一段時光,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足跡。
翻開循環日記,你會發現一篇篇日記就是孩子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既有四季變化的反應,又有學校班級活動的記錄;既有師生之間的支持和友愛,又有同學之間的爭執與互助……
可以想象:多年以后,當年的小伙伴都已長大成人,當他們再次相聚,大家坐在一起,泡上一杯茶,翻開這本循環日記,細細品味其中的每一段文字,重溫當年的美好童年,慢慢咀嚼當年的成長歷程……所有的記憶都會重新開啟,同學、老師的身影會躍然紙上:操場上的玩耍,同學間的爭吵和幫助,老師的關愛和訓導……無不栩栩如生。那時候,孩子們會覺得這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一筆最有價值的財富。
三、讓寫作成為一種工具:德性養成 生命拔節
日記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寫照,學生的喜怒哀樂,從他們的日記中便能了解一二。通過日記,可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由于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有些性格外向的學生會直接找老師傾訴自己的想法,尋求老師的幫助。但對于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有了委屈很少找老師或同學傾訴,會拿起手中的筆,傾吐自己的心聲,把學習、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或遇到的不順心事寫進自己的日記。
學生朝夕相處,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對同學的不文明行為和錯誤做法學生會通過循環日記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循環日記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表達與交流的工具。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蔽起來,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這句話,概括了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以前,我沒少在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上花費精力和時間。現在有了循環日記,在班級管理中,我常常借助它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成長能力。學生的日記,真實而鮮明地折射出自己在同學心中的形象,能時刻提醒著自己,及時改變自己,努力完善自己。通過循環日記,增強了同學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使班級生活充滿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活力。這種教育潤物細無聲,不帶有強制性和粗暴性,教育效果遠遠勝過老師的說教。班級的凝聚力越來越強,使整個班集體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好局面。在寫作中促進了學生德性的養成,學生在寫作中生命得到了拔節。
循環日記,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創建了一片神奇的沃土。寫作過程中,再現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反映了一個真實的兒童世界,感受到孩子的童真、童趣。它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熱情,留下了孩子成長的足跡,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媒介,幫助教師管理班級,促進學生德行的養成,學生在循環日記寫作中生命得到了拔節。當代著名詩人汪國真的《感謝》這首詩,最能表達我們班級堅持“循環日記”寫作的收獲:“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現在,我和我的學生還在寫作著、收獲著……
參考文獻:
[1]吳雪蓮.例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情境設置[J].基礎教育參考,2018(2).
[2]沈玲玲.班級故事:我的班級管理秘籍[J].班主任,2016(2).
注:本文系徐州市2015年度個人課題,課題名稱為:《小學中年級“循環日記”增力效應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為:G15074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