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霞
摘 要:創新是讓一個民族興起的強大力量,只有不斷提高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國際的舞臺。隨著教育部開展的全面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指標,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且融入到高中數學的教學當中來,這對教師們的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也提出更多的要求。通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自主研究學習內容,加深對數學內容的理解,為知識創新打下牢固的基礎。本文先闡述了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接著對教師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一兩點建議。
關鍵詞:創新能力;高中數學;教學優化
如果說經濟是國家的心臟,那么創新則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而創新的關鍵就是要有創新性思維,它具有獨特性、求異性、批判性等思維特征。要做到創新性思維就要打破思想的禁錮,就要敢于突破常規,提出新穎獨特的合理看法。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全新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教學知識,更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到重要位置,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充分利用發散思維來拓展數學知識。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在高中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又不失嚴肅的課堂氛圍,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把每個學生都引入教學課堂上來,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給人一筐魚,不如給人一根魚竿”。給學生傳授知識不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更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和嚴密的思維邏輯能力。
一、為創新引入良好的教學氛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時,先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競爭、平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有一個輕松、活躍而不失嚴肅的教學課堂,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習數學時才能做到舉一反三。例如,教師在教學“正弦、余弦”的公式之后,讓學生根據公式特點提出如下問題:“正弦和余弦之間如何進行相應的轉化?”把學生分成幾個討論小組,讓學生共同探討答案,最后教師點評學生的回答,并給出正確的答案。
二、創新教學手段,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要想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的教學模式必須也要及時更新。高中數學教學中類比思想、數形結合等思想都是非常有優勢的教學方法,能夠創造更加生動具體的教學案例,使復雜的抽象數學知識轉化為更易于學生學習理解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積極參與教學且體驗這種學習樂趣,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不僅能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有積極作用。
發散性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主要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必須先加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發散性主要是針對發散目標和發散方法而言的,例如對數學概念和結論,通過發散思維,增加或者減少某些條件是否可以增強或減弱某些結論。對于某些數學方法,是否運用到其他類似的問題中去。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讓學生多思考這些問題,有利于加強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往往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但是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并且能提出新的想法、新的可能性,卻需要嚴謹的思維和具有創造性的想像力。”俗話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明了“疑“是人類增加科技能力的珍貴寶藏。
在高中數學的內容中,包含了很多對學生來說是“疑”的知識。教師在數學教學時要引起學生對“疑”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能夠獨自分析思考數學中的疑問,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環境里進行生動活潑的探索,同時教師要及時地解答并鼓勵那些經過思考后提出合理問題的學生,這種帶有疑問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形成縝密的思路、積極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在創新的道路上能夠越走越遠。
四、因材施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途徑
對于不同的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這充分的說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給與其特有的教育方法,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明白學生想要什么、想學什么、想如何去學。只有在了解這一系列的特點之后,舉辦合理的教學活動,才能在學生中充分開展并取得好的效果。不要讓學生覺得教師的是一種刻板嚴厲的印象。不僅在課堂上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余時老師也應該對可能有問題的學生進行開導。教書與育人都是教師對學生教育的重點,緩解學生壓力,去除負面情緒,做好對學生傳學識、授方法、解問題的教學工作,并挖掘學生的潛力,為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塑造一個美好的環境。
五、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切實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國家和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探索更優良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新課改背景下,優化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途徑.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創設情景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另外,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導者,活躍課堂氛圍,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鍛煉學生的領導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教師要適時地將數學理念的思想滲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挖掘教材深處的內,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數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彭建濤.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
[2]王德昌.試論高中數學新課改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學習(中),2013(10).
[3]蘇茂峰.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科技,2013(14).
[4]胡曉東.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3(31).
[5]王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淺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