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水林
摘 要:比例函數這一知識。由于知識難度比較大,學生學習起來需要克服一些困難。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策略才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呢?本文將對此展開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反比例函數》;教學設計
反比例函數作為一種重要的函數類型,無論是在考試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會被普遍的接觸。加強此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服務于我們的實際生活,為生活提高便利。然而在教學中,不少同學對反比例函數的學習總是表現的束手無策,導致考試中拜拜丟失分數。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筆者特意寫作此文,希望能為初中數學教師提高幫助。
一、巧妙的課堂導入
一個巧妙的課堂導入,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利于銜接新課內容,輔助課堂教學。在學習《反比例函數》之前,我們已經對函數的概念有了簡單的了解,并先后學習了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反比例函數正是以此為基礎而展開的內容,因此在教學時,我采用了聯系舊知法來引入新課內容。我首先帶領同學們回顧了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重要知識點,比如一次函數的概念(一般式:y=kx+b)、性質(y>0和y<0)及其圖像(過定點(0,b)、(-b/k,0)的直線),通過復習讓學生建立起對函數的整體框架。然后我又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判斷我所給出題目中的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函數關系,如果具有請請寫出它們的解析式,例如這個問題:家住農村的李大爺想要開墾一塊面積為100m2的矩形菜地,菜地的長Y隨寬X的變化而變化。我們知道矩形的面積公式為S=XY,即100=XY,則Y=100/X。這樣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二、基礎知識的講解
基礎知識的講解是課堂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實現高效課堂中不容忽視的核心因素。只有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學生才有后續深入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復雜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進而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由于反比例函數是初中數學中的重點,教師應盡量把內容講清楚、講細致,避免遺漏某個細節。首先應該明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為常數,k≠0)的函數是反比例函數;其中,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k是比例系數。其次,教師要講明反比例函數的相關性質,比如: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是兩條雙曲線;當k>0時,函數圖像是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兩條雙曲線,在同一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減小;當k小于0時……而后,教師還應該強調注意事項,如:反比例函數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x≠0;在討論圖像的增減性時,不能一概而論,要分象限討論。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與學生互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重難點的深化
反比例函數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點之一,常見的考題形式有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反比例函數中K的幾何意義以及反比例函數的性質。其中,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和應用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于重難點的講解,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可以嘗試著將口頭講解與多媒體呈現結合起來,力求將知識點具體、形象、完整的表達出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講解的時間,以提高課堂講解的質量。我在講解時,又著重強調了反比例函數的性質,讓同學們抓住其中的關鍵詞,熟練準確的判別函數的類型;而后,又給同學們列出了幾個簡單的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讓學生在草稿紙上畫出相應的圖像,進而深入體會函數圖形的性質。在講解反比例函數的應用時,我則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引導學生利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來解決。這樣講練結合,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隨堂練習
習題練習是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在初中階段,由于知識難度的增加、知識范圍的擴大,就更需要學生必須通過做題來加強自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例題的選擇,為學生精挑細選一些有針對性、典型性的例題,結合教學內容和需要進行習題練習。在教學完《反比例函數》后,我就及時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進行了練習。比如這道題:若函數y=1/xm-1(m是常數)是反比例函數,則m=____,函數的解析式為____。很顯然,這道題考查了反比例函數的概念,由反比例函數的定義我們知道,在函數y=1/xm-1,比例系數k=1,自變量x的指數應為1,即m-1=1,則m=2,故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為y=x/1。還有這樣一道題:已知y與x成反比例,當x=5時,y=2;則當y=4時,x=?將要解決這道題,首先要根據已知條件求出該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然后帶入y=4,求出x的值。最后求解出當y=4時,x=2.5。
總而言之,反比例函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中考的必備考點。為了讓學生形成牢固的扎實基礎,我們必須重視起課堂的教學,從課堂導入出發,講明基礎知識,深化重難點,并結合習題進行鞏固。
參考文獻
[1]呂國棟.反比例函數考點歸類,2016,23.
[2]秦長杰.反比例函數教學中難點解析,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