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意義重大,就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旨在通過于此,全面提升初中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和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素質。
關鍵詞:初中英語;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近年來,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各種改革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這種全新的教學改革模式給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前所未有。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顯得不甚重視。在新形勢下,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成為每個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創設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對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感性認識勢必大于理性認識,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敏銳地抓住這一特點,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身心放松的氛圍中快樂地進行英語學習,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縱觀初中英語教材,“對話”型內容十分常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知和學習相關內容,教師可以結合上下文,為學生設置與之對應的對話情境。在教師營造的氛圍中,學生進行模仿嘗試,在模仿的前提下不斷熟悉提升,最終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就是學生不斷提升自己思維品質的全過程,從模仿到創造,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無縫連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益匪淺,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表達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顯著提升。
二、教師為學生設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機會
初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過程中應該通過各種渠道為學生設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機會。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需要教師和學生合力進行,只依靠教師的一己之力并不能讓品質教育成形。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設置開放且具有開拓性的思維機會,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充當輔助者和引導者,做好培養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領航者”。同時,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是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巧妙地進行課程設計,讓學生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助力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對權威說“不”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背景之下,盲目地服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新時代需要學生更加具有挑戰和質疑情懷,這些都是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最好彰顯。根據心理學家的調查和研究,討論和質疑是發散思維模式的常見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全面培養學生的遷移發展思維,改變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讓學生深入挖掘各種教學中的有效信息,讓學生的思維模式得到深度發展。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并非無懈可擊,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不敢勇于提出質疑,但是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挑戰權威,勇于“挑刺”,諸如看圖說話、口頭作文等方式都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并對一個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平起平坐”,討論內容沒有對錯,只有出彩與否。在不知不覺中,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便逐漸完成。
四、全面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同等重要,這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聽、說、讀、寫”能力齊上陣,并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的結合,讓學生的學習感受從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只有足夠感性認識的支撐,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提升才能變得水到渠成。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勇于“說出口”,將自己的所學所想真正地“派上用場”。例如,教師在進行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章節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就“假期”這一話題進行積極熱烈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全面調動起來,在有效例證的輔助之下,理論與實踐的銜接變得十分完美,整個過渡過程也變得十分的輕松簡單。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提升變得易于達成。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每一個初中英語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采取恰當的方法讓學生在一個寓教于樂的氛圍中進行英語學習。只有將相應的教學步驟和學習步驟環環相扣,初中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才能最終成形,并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指南針”。
參考文獻:
[1]王永會.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Z1):20.
[2]舒開元.探索良好思維品質在初中英語中的培養[J].南北橋,2017(17):100.
[3]姚財興.初中英語教學中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J].學子(理論版),2017(1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