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人們追求著方法的創新,追求著學生高效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追求著一個個學生都能夠獲取充分的發展,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如何達成這樣的目的,本文所做的思考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幾何直觀 數與代數 運用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147-02
數學教學讓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對思考的方式、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以及數學思想的形成,其要求都比較高。作為任教數學的教師,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都做出比較認真的思考和不斷的實踐探索。如做到了數與代數教學的化“數”于“形”。促進著學生學到有價值數學,獲取充分的發展。
一、化“數”于“形”促理解
數學學習,數與代數問題的解決,小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遇到過不少的麻煩,小學生眼睜睜地瞪著數學問題,就是不可心領神會。作為教師在比較具體的教學中所遇到的麻煩還也是挺麻煩的,比學生所遇到的麻煩更大。因為我們需要學生能夠學到有價值數學,可學生就是束手無策。怪乎于學生?不可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那就應當從自身去覓尋問題,竊以為教學時少了幾何直觀,少了能夠促進學生理解的幾何直觀。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化“數”于“形”,是可以促進并促使學生去心領神會的。數與代數各個學段的要求也不相同。雖然相鄰學段之間的數學概念具有一定的聯系,但學生的理解也還多存有一定的困難,對概念的理解不是進入理解的誤區,就是雖然理解了概念卻不能利用概念來解決比較具體的數學問題。鑒于此,化“數”于“形”需要能夠促進學生去理解。在教學“把3 個月餅平均分給4 人,每人分得多少個月餅”的分數除法時,將這道分數除法題比較直觀起來,使得概念變得直觀形象,做到了一個個學生的“多看得見”。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進行月餅分食的模擬實驗操作,一個學生把三個餅中的每個餅都平均分成4 份,然后給包括自己的每個人分四分之一個餅,就這樣繼續分下去,直至分完。最后學生都感到自己和其他人一樣,都得到了3 個四分之一個月餅,學生亦產生這樣的思考,我們自己所得的月餅不就是四分之三嗎?,而這3 個四分之一不也就是四分之三?經過這樣的實踐操作,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相關意義是比較順暢的,學生也比較理想地形成概括分數除法關系的表象建構。
二、化“數”于“形”更明晰
應當說,一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有好的解決思路,也需要有好的解決方法,最后才能形成好的結果。小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往往不能較好解決的原因之一就是思路問題。如在解決具體問題時首先思路的不為明晰,那糊里糊涂的怎可將問題得以比較順暢的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得以數學問題的解決,其解決的思路必須是明晰的。人們都知道,幾何直觀運用于數與代數數學問題的解決,主要是指利用圖形去描述數與代數的問題,就是讓學生利用圖去準確地分析數與代數的問題,也就是讓學生利用圖去正確地解決數與代數的問題。有著這樣的優勢,再加之學生的主動理解,意義理解,那一個個數學問題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學生對數與代數之問題的解決會顯得更為便捷、正確。如教學 “分數乘分數”,運用幾何直觀策略,化“數”于“形”,比較好地形成學生“分數乘分數”的知其所以然。教學時,為學生選擇油漆師傅粉刷油漆墻面的情景。讓學生以紙去替代墻,讓學生以自己的折紙涂紙替代油漆工人的裝飾。大家先涂出1小時粉刷的面積,即這面墻的1/5, 再涂出1/4 小時粉刷這面墻的面積,再讓學生對自己所涂的進行思考。學生很快思考出1/5的1/4 就是1/20的問題。當大家比較繼續地進行著數學意義上的思考后,從兩次涂色結果看出求這張紙的1/5的1/4 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20 份,學生在如此明晰的思路上所進行的思考則多是趨于正確的。那數學問題的解決也是比較得心應手或水到渠成的。
三、化“數”于“形”促便捷
有人說,數學的結果是“看”出來的,而不是“證”出來的。這是對學生“看”的強調,也是對幾何直觀的化“數”于“形”其作用的強調。讓學生去“看”,讓學生去“看好”,這一切的一切都應當就是學生在解決數與代數的數學問題中,有了比較理想的“看”,那“證” 也就顯得容易和便捷。如果在平時,讓學生多進行幾何直觀意義上的“看”, 讓學生多進行幾何直觀基礎上的“看”,那學生解決數與代數之數學問題要顯得便捷得多。如教學 “連除兩步計算”,讓學生實地觀察教室的書櫥,學生看著櫥里共有圖書書,書櫥共有的書架,每個書架都有的層數。在學生都能夠看出這些“形”后,那“數”的關系就浮于水面。平均每層放了多少本書就可得以比較充分的解決。事實也正是這樣,在學生實地觀察的基礎上,學生再用長方形的圖示代替來說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便說出自己心中的“先算”,在借助“形”的直觀上形成“數和形”的結合,學生不僅僅解決了平均每層放了多少本書的問題,還也比較靈驗地解決著其他相關的數學問題。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2]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
[3]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岳麓書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