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青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基于核心素養,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將核心素養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完成教學任務。本文闡述了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內在聯系,介紹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特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提出了小學語文的相關教學措施。
關鍵詞: 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教學導向
在小學教學系統中,語文是一門重要學科,教學地位十分重要。通過實施語文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能夠應用語言進行表達,而且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可以得到發展。當下的義務教育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保證所有小學生都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在這樣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展開語文教學,以核心素養教學為導向,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從而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使自身核心素養得到提高,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一、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內在聯系
在新課改的不斷實施下,小學語文教師對一些新方法、新技術進行了充分的應用,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了提升。其中,核心素養是重要的教學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能夠使教學全過程得到完善。在2014年,圍繞小學生教育,教育部明確提出了核心素養這個教學概念。各個小學都對這個概念進行了學習并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核心素養”來說,主要指小學生要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實現終身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要強,重點強調社會關愛之情及個人修養,還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樹立創新意識。在基于核心素養中,小學語文的教學焦點主要集中于素質的培養,與傳統教學相比較,通過小學生素養的培養,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使教師不再過于關注成績。可見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具有應用價值,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特征
(一)綜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三維性,學生要掌握漢語言文字,遣詞造句,面對文本,具有良好的解讀能力,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形成學習方法。例如:對《春曉》進行講解時,以風聲、鳥聲及落花的動態為輔,讓學生充分體會文字的意境,在意境中掌握古詩的內涵。
(二)層次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不斷深化。在低年級教學中,要讓學生具有基本的讀寫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在高年級教學中,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寫作構思及閱讀方面。從整體教學情況來看,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往往以螺旋式上升。對于學校的“垂柳”進行欣賞時,低年級的學生能夠看到柳樹的外貌美,高年級的學生則會留心觀察柳樹的發芽、落葉等景象。
(三)人文性
對于語文知識,經過內化之后,可以成為學生的軟實力,對學生的性格、交流能力及修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字詞、語句的支撐,對其他學科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在語文教學中,當學生學到了相應知識之后,會幫助其進一步感悟人生、感悟世界,形成正確的觀念。比如,在學生閱讀《海倫·凱勒》之后,能夠激勵學生,奮發圖強。對閱讀《二泉映月》之后,學生會進一步感受人生中的艱難困阻。
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措施
(一)加強語言建設進行教學
自從有了文字,就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語言,為人類的溝通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工具。在交流方面,語言文字是最基本的溝通方式,得到了普遍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及語言的運用能力是重點培養內容。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要對語言進行重點學習,只有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才可以進行語文寫作、閱讀等方面的深入學習,進而理解其他課程知識。教師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在初級教學階段中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將語言表達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將核心素養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發揮核心素養的作用,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讓學生高效學習語文知識。在對語言進行建設與應用的過程中,主要圍繞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字、詞及句子等,只有學生真正掌握了基礎的語文知識,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語言能力,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全面建設,最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詞語進行造句,充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行豐富的聯想,進而形成相應的小文章,這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開發學生思維提升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教師應該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核心素養中,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要求具有明確的規定。對于核心素養來說,它與語文思維具有密切聯系,如果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學生的語文思維也會隨之提升,因此,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思維開發體現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為了全面開發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讓學生對相應文章進行深入學習,積極閱讀,發揮想象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培養語文思維,讓學生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文本的字面表達,而要指導學生充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不僅如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還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融入相應的教學情境中,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說,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結合文本的閱讀目標,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以文本內容為基礎展開一系列聯想,使學生與自身經歷結合,進而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在鑒賞與創造審美中展開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在教學內容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全面發展。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對學生的審美提出明確的要求,學生在文學作品鑒賞方面要具備一定的創造力,能夠具有一定美感。對于傳統語文教學來說,在教學理念方面,教師主要是對文學作品的內涵進行全面剖析,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力等未能得到全面提升。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會逐漸喪失鑒賞能力,缺少創新精神,而且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違背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可見,在當前教學中,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緊跟社會發展腳步,從根本上讓小學語文教學滿足新課改的需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將傳統教學模式與先進的教學技術進行結合,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不斷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觀,讓學生閱讀語文課文時能夠自主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例如,教師對《詠柳》進行講解時,針對這首詩中對“柳”的特點描寫,應該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審美觀對這首詩進行鑒賞,掌握擬人手法,在寫作中充分應用相應的修辭手法,做到學以致用。
(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在小學階段課堂教學中,教師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主導課堂教學,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各項內容的學習都需要教師的指導。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主動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進入學習狀態。為了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教師應該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在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核心素養,構建終身學習目標,實施終身教育,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以點帶面的教學模式,讓優秀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將核心素養滲透給所有學生,在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對核心素養進行傳遞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入分析,精心備課,明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針對教學重點、難點,采取有效的教學對策,方便學生理解和識記,并且,在文本中,對于涉及的思想情感應該準確把握,滿足語文教學的發展需求。例如,教師對《白衣天使》進行講解之前,為了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應該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收集南丁格爾的相關資料,針對文本中的講解內容選擇有效的授課方式,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質。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是十分重要的,與語文教學質量具有密切的聯系,二者之間可以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要發揮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全面培養,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充分滲透核心素養,進而增強教學效果。不僅如此,語文教師還應該對自身職業素養進行建設,向學生展示良好素養,這樣的教育才具有說服力,更易感化小學生,從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莊莉.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7):42.
[2]陳平輝.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8(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