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芳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文章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進行說明,并提出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途徑: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創新實驗活動,開展課外拓展活動。
關鍵詞:生物教學;創新思維能力;教學模式;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0-0033-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經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教師普遍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希望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自主學習生物知識。這樣,教師既節省了很多的教學時間,又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知識,達到了他們的學習目標。同時,也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使課堂氛圍變得融洽,師生之間也能夠和諧共處。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1.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各個學校都把素質教育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在學校學到一些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學到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學到一些創新思維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都能夠應用自如。這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也體現得尤為明顯。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教學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使學生能夠為生物科學的發展貢獻力量。這就要求學生要具備創新思維能力,在生物學習上能有所進取、有所提高。而作為教師,則要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2.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師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放在了教學中的重要位置,這既為學生后面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供了經驗,又對推動學生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高中生物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創新思維能力上面有所提高和發展,這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學生在學校不僅僅是學習一些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思維能力,以便在處理一些事物的時候能夠游刃有余。
3.學生個人的發展需求
高中階段是學生發展和進步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高中階段是對小學和初中知識的一次拔高;另一方面,高中階段是為大學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在這一階段,學生形成的行為習慣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能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從而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途徑
1.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為了使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并且能夠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明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作為一個引導者和旁觀者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建議。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促進師生之間關系的融洽。同時,教師要使學生對一些生物知識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識,就要讓學生將一些生物知識的心得和體會說出來,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和進步。
2.合理安排課程內容
要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就需要教師對高中生物課程的設置進行調整,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將生物課程設置成為有趣的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在一種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地進行學習,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一些生物知識通過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生物知識。
3.創新實驗活動
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于生物教學來說非常重要。教師要對實驗教學進行創新,并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實驗教學創新的目的所在。生物實驗的創新,可以讓學生知道生物實驗的內在含義,讓學生能夠深刻了解生物實驗的內涵,為學習生物知識打好基礎。
4.開展課外拓展活動
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不只是課堂教學那一部分,還包括課外的學習和活動。教師要抓住課外活動這一部分,在課外活動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課外活動來提高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外活動,如布置課外作業、開展辯論會和討論會的形式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獲取學生的一些新思想和新觀點,以達到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所提高、有所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新軍.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生物技術世界,2014(04).
[2]蘇峰.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鄧象斌.具象化實物模型構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