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萍
摘 要:數學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學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如果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進行學習,那么最終的學習效果必然不會太好。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課余時候去主動地學習,充分掌握學習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確保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學能力;培養策略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大多數的學生都習慣了被動的注入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缺乏自主意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僅僅是一個知識容器,容器中裝什么只能由注入知識的教師來決定,并且容器永遠只是容器,其只能夠裝入知識,無法消化知識,理解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指的是一個人獨自獲取知識并且掌握知識的能力,如果一個人能夠較好地掌握自學能力,那么他的學習效率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對于注入式學習而言,自主學習化被動為主動,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在數學教學領域內,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智力以及能力。這里所說的能力包含很多不同方面的內容,其中自學能力就是比較重要的一種。自學能力是一個人自我學習意識的直觀體現,其直接決定了這個人未來的發展狀況。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高等學府,其都十分重視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策略
身為初中數學老師,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引導者身份給學生設計活動,讓學生自主地親身經歷探究,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初中數學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策略闡述幾點個人想法: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那么,能夠有效地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加強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教材的知識點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來展開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元素,進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結合實際來展開教學,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進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測量校園內旗桿的高度,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產生主動學習的想法,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自學能力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學習能力,但是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此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展開預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課前預習作為一項教學任務來有效地展開,在課前可以針對具體的知識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擬定預習提綱,掌握一定的預習技巧,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對經過認真思考仍然不理解的知識,做好學習筆記,便于老師講解時認真聽講,掃清知識障礙,這樣通過自己的預習來自主解決問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3.引導學生獨立自學
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引導,所謂的獨立自學就是指學生能夠獨自一人進行自主的學習,能夠擺脫對教師的依賴。但是獨立自學并不是說放任學生去自由地學習,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的目標,并且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確保自學的效率。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習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知識點的具體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科學地開展自學。
4.建立群體議論體制
很多老師認為,“自學”就可以脫離集體、脫離教師的幫助,這樣的想法其實十分片面,“自學”更多的強調的是學生學習以及思考的過程,而不是說要脫離集體,實際上集體在很多時候對學生的自學有著較大的幫助。比較典型的就是“群體議論”教學法,具體而言就是由教師組織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集體的交流議論,在議論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實現思維之間的碰撞,進而有效地激發自己的靈感,解答自己學習中的困惑。而要想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群體議論,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議論過程中;其次教師要規范群體議論的體制,讓整個議論過程更加規范化、體系化,否則會導致整個議論過程過于混亂,反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的;最后教師要控制好整個議論的過程,把握好議論開展的條件、引導的要素以及最終結束的要點,控制好整個議論過程的走向,確保群體議論的教學效果。
5.實現科學的相機引導
相機引導指的是教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通過解惑、答疑、提示等多種不同的形式來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學習。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合理地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一方面要打開學生的眼界,另一方面又要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去主動地思考。通過教師引導,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而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去思考、去學習、去渴望知識,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人們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科,直接關系著學生未來的成長,影響著學生的升學狀況,因此一定要重視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傳統,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獲得全面的成長,為國家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培養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易俊美.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7).
[2]尹志雄.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D].新課程研究,2015(8).
[3]易俊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7(1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