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拓展訓練是以學生在課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小學生的眼界與視野,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目標。課外拓展訓練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怎樣設計高效“數學課外拓展題”,本文著重從順延性設計、應用性設計與研究性設計思路等三方面進行探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外拓展;設計思路
課外拓展訓練題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環節,也是檢驗小學生對課堂數學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同時亦可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將教學延伸至課外拓展題,促使學生在做課外練習之時,進一步的應用與鞏固課堂知識。九年制義務教育要求減輕小學生的作業壓力,對此,小學教師在給學生布置數學課外拓展題時,應采用正確的設計思路。
一、 順延性設計思路
小學課堂的教學時間為40分鐘,而如此短的教學時間,再加之教學內容的豐富,使得教師不可能顧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導致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限,這是普遍存在于我國多數中小學的教學現狀。若是在下課鈴聲敲響之時,學生們仍為一個數學問題而爭論不休的時候,此時學生的思維敏銳度才是最高的,而求知求學的欲望心亦是最強烈的。對此,教師可采用順延性設計思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設計出適宜的課外拓展訓練題,相信將會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講到“質數與合數”時,為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在臨下課之際,教師可先列出兩組算式:77=53+17+7,461=449+7+5。其次,教師再讓學生思考這兩組數據的相同點是什么,當部分學生觀察出以上數字全是奇數或質數時,教師便可提出以下設計思路:“以上兩組算式正是哥德巴赫猜想,你們可以下課后查閱一下相關資料,并找出一組類似的數據。”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哥德巴赫猜想的定理出發,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驗證這個猜想是否是正確的,如此便可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原本作為選修內容的哥德巴赫猜想,教師卻把它當作為學生的課外拓展題,無形之中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為學生今后的高難度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基礎,而當學生在查閱資料時發現我國數學家曾有此偉大成就時,便會產生極大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 應用性設計思路
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獲取與吸收,絕不可能只依靠于教師的課堂授學,因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之路上的引導者。這就要求學生應學會自主學習,掌握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才能有益于自身的長遠發展。而課外拓展訓練題的教學模式,便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最佳方式。但是課本的理論知識學習,卻無法替代學生的動手操作,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獨立完成實踐任務,將理論知識外化,通過動手操作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學生才不至于只會紙上談兵。所以,在平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完基本的課本內容后,應創造適當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將數學知識學以致用。比如,在講到“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設置一道應用型課外拓展題:“制作一個長寬高都是5厘米的正方體,那需要多大面積的硬紙板?”雖說學生初學正方體的表面積,但是長×寬×6=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對于學生來說還是較為容易掌握的。然而會計算不代表會動手制作正方體,因此當教師布置做正方體紙盒的課外實踐題時,學生便不能只是計算,而是要先是做出符合要求的紙盒才能解題。當學生在做正方體紙盒的實踐過程中,會學到更多教師不曾教授的內容,如:如何切割更省材料,邊角線如何切割,正方體的邊長與面積是什么關系等。如此,學生便能在動手操作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進一步升華本節課的教學知識點,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過,這里要特別點明幾個關鍵,課外拓展題的設計目標要明確,我們為了設計而設計,相關課外拓展問題要緊扣教材知識點,而非脫離課堂教學內容的隨意安排。總而言之,課外拓展題的設計要做到“新”“實”“活”,要讓學生樂于參與,能夠自主解決,以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為目的,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旨。
三、 研究性設計思路
生活是創造數學知識的源泉,但是多數小學生卻未意識到這一層面,也導致學生只會解決問題,卻不會發現問題、創造問題。只有當學生具備這一意識時,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都將會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輔助工具。研究數學問題的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培養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敏銳觀察力,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如此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講到“數量、單價與總價”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先列出這樣的課后拓展題:“一支筆是3元,鉛筆盒是12元,小明買了四支筆和一個鉛筆盒,小紅買了6支筆,3個鉛筆盒”。其次引導學生從已知信息中挖掘數學問題,并對此問題進行解答,另外教師可獎勵提出問題最多的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開展研究性設計的課外拓展題,讓小學生逐步養成分析已知信息、找出問題、獨立思考、得出答案的思維模式,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并養成隨時觀察生活中的社會現象的良好習慣,逐漸提升自身的研究意識。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作為“例子”的教材儼然已不再所謂的“圣經”,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已經意識到“用教材教”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對“拓寬數學學習與運用領域”的實踐研究也好,對“課程資源的開放與利用”的理論探索也罷,都取得明顯的突破。有效的課堂拓展源于課堂,更高于課堂。很顯然,對教師的而言,課堂教學的課外拓展也是一出“重頭戲”。
總之,教師對課外拓展訓練題進行設計時,不能只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主要目的,而是要將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為核心設計內容。課外拓展設計巧妙與否,直接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成效。因此,教師在布置小學數學課后拓展題時,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生活經驗及興趣點等,要著眼于學生思維全面發展,精心設計數學課外拓展題,如此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意外之效。
參考文獻:
[1]江為軍.精心設計課外拓展題[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2009(4):71.
[2]朱開玉.利用教材設計課外拓展題例談[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2(11):41-42.
[3]史建軍.科學合理安排深入挖掘利用——課本例、習題選講之我見[J].中學數學月刊,2017(9):20-22.
作者簡介:
翁永強,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溪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