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情懷,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和精神文化層次。因此,要增強學生人文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能力,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既要為培育學生的人文思想與情懷提供更多的途徑,又要引發他們對人文知識進行主動探索,從而確保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人文素養;精神情懷;知識培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30
作者簡介:孟凡霞(1981—),女,山東臨沂人,山東省臨沭縣鄭山街道中心小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約束,課堂教學顯得比較沉悶枯燥,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熱情不夠高,他們的人文素養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基礎性和根源性的教導作用,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和提高也十分必要,只有注重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才可以幫助他們對文化知識進行全面的認知和理解,進而提升小學語文課的課堂效果和教學成效。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現狀
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的人文素養主要包含知識素養和精神素養,其中,知識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對小學語文課程中的相關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精神素養指的是學生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精神內涵的理解。從教學實際來看,有些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準確地領會到對學生實施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僅僅看重對學生知識素養的培育,忽略了學生精神方面的培養。由于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學生極其容易從小養成依靠教師灌輸式教育的學習習慣,并且失去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的熱忱。
除此以外,小學語文的課程安排中缺少相應的人文實踐活動,導致學生的人文素養不能進一步地提高。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在指導學生學習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加入人文素養的培育,使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人文知識和素養,進而培育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思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熱忱,為未來的語文課程的學習和語言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奠定堅實的根基。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策略
1.在語文教學中增加人文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程內容與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態相對應,并且隨著學生邁入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愈來愈豐富,所蘊含的思想與情感教育也變得愈來愈充實。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但包含了文學知識,還包含了文學知識中蘊含的情感與思想,即人文素養。通過深入分析小學語文內容,可以幫助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增加人文素養知識。通過引入人文素養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積極性,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人文素養之后,對語文的學習熱忱就相應得到了提升,這將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和綜合質量水平。
例如,在學習《憫農》時,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完整并流暢地背誦出來,但是并不理解《憫農》中蘊含的人文素養,對糧食種植過程的辛苦毫不知情,背誦起來毫無感情,僅僅是處于死記硬背的淺顯狀態。其實,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憫農》這一課時應該注重添加相關聯的人文素養知識,讓學生從文字的誦讀中體會收獲糧食的來之不易,教師可以運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展現農民伯伯種植糧食的辛苦,讓學生了解到《憫農》的深層含義。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困苦地區糧食的缺乏和生活的困苦,激發學生內心的同情,要求學生在背誦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感情,并教育學生們在以后的日常中保持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在語文教學中添加人文素養知識,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文化內涵和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他們的人文情懷
學生的年齡較小,正處于對知識充滿好奇心并且內心感情豐富的階段。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長期被動學習和灌輸式教育,往往會致使學生過早地失去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這和從小培育學生主動尋求真理的人文素養并不相符。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氛圍的熏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且主動提升人文素養,進一步幫助學生培育自行結合知識素養和精神素養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更多地閱讀教材以及課外讀物,積極主動地參加人文素養培育實踐活動,并做到及時回答學生遇到的各類問題,增加他們進行人文素養學習與鍛煉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水平。
例如,在讓學生了解英雄事跡和精神時,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賞析和閱讀相關內容的課文,學生之間自行討論并充分感受英雄人物所展現的大愛和舍己為人的精神。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感受災難來臨時英雄們的表現,教師可以用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播放地震來臨和抗震救災等的相關視頻,使學生們直觀感受到地震等大自然災害帶來的慘烈和無情,以及救災時人們的偉大無私的精神。最后,學生對文中的相關情節感同身受,產生了感情共鳴,教師可指導他們在下課后主動對地震的相關知識進行查閱,快速汲取課文中相關的人文素養,極好地培育學生自主鍛煉人文素養的積極性。
3.將人文素養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滿足學生對人文素養的需求
良好的人文素養素不應僅僅體現在語文課的理論知識中,更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在人文素質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中融進與生活實踐相關聯的理念,也應善于從生活中尋求合適的教學資源。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了解認識到生活實踐對人文素養理論的必要性,通過教學與生活相聯結的方式,指引學生將人文素養理論實踐于學生的生活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人文素養理論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吸引力,增加學生主動思考和研究語文知識的積極性。除此以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課文深度的拓展,提高學生的人文意識,在生活實踐中實現文化育人。
例如,當學生學習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詩歌朗誦平臺,進而有效地培育學生的文學素養。在開展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詩歌朗誦平臺舉行古詩詞的朗誦比賽,鼓勵學生朗誦課本中的古詩詞,并大量閱讀和朗誦課外的優秀古詩詞,不斷拓展人文知識和素養,并使學生在展示自己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心。當教師聽完學生們的朗誦后,也可以使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播放網絡上的優秀范例,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進一步解決問題,以提升學生的朗誦能力。鑒于詩詞中的很多道理都對當今社會的學生有很強的教育作用,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課中學習到的人文素養知識實踐到生活中去,培育學生積極健康的行為和心態。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準確領會到對學生實行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要重視語文課本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通過在小學語文課程安排中加入人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育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的熱忱,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人文知識和素養。并且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有針對性地解決現存的人文素養培育問題,并為學生未來的語文課程學習和語言能力提升等奠定基礎,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 影.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98.
[2]李艷琳.對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的看法[J].華夏教師,2017(15):57.
[3]劉小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幾點思考[J/OL].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