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軍 張俊本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獨特價值,可以為大學校園文化活動提供正面素材和題材和價值導向;能夠有效增加校園文化活動的文化內涵,使其更具傳播力和感染力,取得品牌效應。將其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并形成品牌化效應需要:尋找傳統文化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想結合的共性點;利用現代學生活動理念,進行精品打造;把傳統文化資源融合在當今學生活動,最終形成品牌化;等等。
關鍵詞:傳統文化;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能之一。當前,西方文化意識形態正在通過開放的校園文化渠道侵入大學生的行為意識,此種背景下,需要積極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設計出高質量、品牌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通過參與活動的方式,喚醒大學生的民族意識,進而影響和引導其樹立正確“三觀”。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的現狀
本文以南京工程學院為例,在大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調查642份,回收630份,問卷回收率95%以上。調查結果顯示,95.8%的學生表示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其中有42.22%學生表示十分感興趣,僅有4.2%的學生表示不感興趣。同時在大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動機調查中有72.35%的學生表示參與活動是由于對活動感興趣。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傳承具備了最大的動力需求——求學興趣。
分析大學生對當前傳統文化活動不滿意的原因。一是活動數量少。當前校園文化活動中,傳統文化有關內容的太少。這與南京工程學院是一所工科院校不無關系,文科人才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明顯傳統文化專業知識極度缺乏。二是校園文化品牌意識缺乏。調查顯示,60.49%的學生建議學校增加更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動,側面反映出當前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化意識不足,沒有打造出被學生廣泛知曉、認可的高質量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活動。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校園文化活動的價值表現
第一,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為大學校園文化活動提供正面素材和題材。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集體智慧的結晶,“仁義禮智信”、“舍生取義”的榮辱觀,忠君愛國的報國心,均為現在大學生需要補充的精神養料。凝聚著優秀文化認同的中國傳統節日,就是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化必須要依靠的題材,像“端午節”、像“清明節”,通過將這些富含傳統優秀文化的節日融入到大學校園文化活動,既能提升活動的文化內涵,又能繼承優秀文化中蘊含的價值導向,也在無形中對大學生的“三觀”起著良好的正面導向作用。端午節校園活動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紀念屈原,甚至有條件的,也可以搞龍舟競賽活動;清明節,也可以通過組織植樹等活動,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第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可以為大學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化提供價值導向。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包含愛國、敬業、誠信以及友善精神。通過活動呈現傳統文化中正面的積極的價值觀,這一點對于校園文化活動的價值呈現,是直接影響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在喜聞樂見的、大家熟悉的包含傳統文化因素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避免直接的思想說教,有利于對大學生思想的正面引導。
第三,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可以有效增加校園文化活動的文化內涵,避免一些輕浮而無實際內容的活動的呆板和缺乏生命力。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經受了幾千年的文化洗禮,可以說這些節日是歷代中國人,在心靈意識上都是接受并代代傳承的。
第四,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可以使校園文化活動更有傳播力和感染力。中國代代傳承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的力量源泉。利用傳統文化,發展包含傳統文化因素的大學生校園活動,一般同學更容易被打動和接受,從而實現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第五,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使校園文化活動更易取得品牌效應。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因素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說是代代傳承,且婦孺皆知。當這些熟悉的活動走上舞臺時引起的是更多的共鳴,而非對立。
三、如何實現傳統文化和校園活動的有機結合,并形成品牌化效應
首先,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尋找傳統文化資源中和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想結合的共性點。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神,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從中尋找傳統文化和現代校園活動交叉點極為重要。只有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校園活動相結合的點,才能將校園文化活動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其次,利用現代學生活動理念,進行精品打造,通過對活動精神的整體把控,并固定下來。傳統文化資源有其優勢,也有不足之處,必須利用現代活動理念對其進行改造,成為服務于今天需要的喜聞樂見的社團活動。比如對于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挖掘,將忠君的一面去掉,強調其愛國的一面,才能成為今天重點宣傳的活動。
第三,把傳統文化資源融合在當今學生活動,最終形成品牌化,必須固定下來,成為相對穩定的,每年必辦的活動,而且每年舉辦的時候,必須確保活動質量,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第四,要注重利用現代傳媒對相關傳統文化的校園活動進行廣為宣傳,形成一股媒體熱,最終通過幾年的努力,成為學校的一個品牌化活動,并在社會上取得一定的影響力。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前沿陣地,尤其是思想意識形態方面,都對社會起著示范性效力。
四、基于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對大學生三觀教育的價值
基于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對于當代大學生的三觀教育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
首先,基于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具有生動性。校園文化活動的一大特色是它是活動的,通過具體的活動承載著思想教育的功能,思想教育隱藏于具體的活動之中,生動性是其鮮明的特色,避免了理論的呆板和說教色彩。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強,容易陷入說教窠臼,采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感覺不到說教的存在,實際上,我們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就貫穿了我們主張的價值觀。
其次,基于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具有深刻性。我們知道,具有傳統文化內蘊的文化活動,它都具有深厚的文化使命和正統的生命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就決定了相對應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具有深刻性,這是由基于傳統文化的要素所決定的。校園文化活動的深刻性,決定了全體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經受的思想洗禮也是深刻的。
第三,基于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具有全民性。建立在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其群眾基礎非常廣,大多數老百姓也都能參與其中,因此,這樣的全民性,就決定了其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易于達成。只要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建立在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的校園活動,就注定了會在社會形成一定影響,這種影響,進而反過來影響廣大同學。
第四,基于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具有濃郁的文化性。一種基于文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容易在全體學生中達成思想共識。比如端午節賽龍舟的校園活動,大家都知道屈原這個人,我們搞賽龍舟其實也是對屈原這類人格的高度肯定,廣大同學在參加賽龍舟的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中,屈原的人格會影響我們的大學生朋友,影響廣大同學的三觀。
總之,基于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對于大學生三觀教育具有其他活動所不能取代的地位,時代在進步,越是現代化,越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中尋找現代難題破解的鑰匙。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很好利用,達到古為今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菊萍.高校校園文化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 (11).
[2]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述評[M].教育科學出版,2011.
[3]康叢.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理論觀察,201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