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靜
摘要:對于初中生——初次接觸歷史的人來說,不能用模糊的電影完全代替歷史課本。中國有很多歷史題材的電視、電影,在教學中要有所選擇,有所取舍。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的心理特征、智力水平來選擇自己需要的影片。
關鍵詞:電影;影視史學;歷史教學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歷史電影就更多的進入了課堂。歷史電影進入課堂是創設情景,再現歷史場面,激發興趣,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促進中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
一、電影在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利用電影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歷史情景,大大提高教學效益。
歷史是過去史實的記載,具有久遠、具體、綜合性的特點。就久遠而言,學生對久遠的史實很難感知和理解;具體性呢,又要求學生對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等基礎知識強行記憶;其綜合性包括歷史知識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內容。這些特點使得學生對學習歷史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因此,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障礙,為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激發其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歷史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很多,而歷史電影能突破時空再現歷史情景,可把久遠、陌生、抽象的史實變得很近、形象、生動,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產生一種積極的注意傾向,并激起持久高漲的學習情緒。比如在講《鴉片戰爭》之前,先讓學生觀看電影《林則徐》,通過這部影片學生了解了鴉片戰爭之前的清朝情況、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的危害和林則徐等人禁煙、抗擊外來侵略的壯舉。這樣通過再現歷史,使學生投身其中,產生強烈共鳴,引起興趣,從而思維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創新教育思想。
2、利用電影要注重理論分析,提高對歷史知識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史實來辨別正誤,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識別分辨能力。
比如在講中國古代史時,要引導學生辨別《漢武大帝》《大唐英雄傳》《大明宮詞》《戲說乾隆》《康熙微服私訪記》等影片是不是真正的歷史,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獲得真正歷史知識的渠道和方法。中國的影視作品有很多是以歷史為背景創作或者有的干脆就是以歷史人物為核心虛構而成的。所以,學生在觀賞影片時要辨別歷史與文藝是很重要的。
3、利用電影可以營造歷史氛圍,激發學生情感體驗,進行德育教育,促其全面發展。
在素質教育的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靈魂和導向,應把其放在首要地位。過去我們也十分注重德育教育,但由于內容死板陳舊,加上采用的教學方法不恰當,如說教法等,致使德育教育,收效甚微。而歷史電影對于思想品德教育有著非凡的魔力。例如,在講授《中國歷史》時,可在多媒體課件中建立超鏈接,然后根據不同內容播放中國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和遼寧電子出版社共同發行的《愛我中華》系列片中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親自領略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博大精深,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達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又如在講《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的侵華罪行》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列強的罪惡,播放《火燒圓明園》片段;再如講南京大屠殺時,如果只靠教師的一張嘴學生很難體會到日本法西斯的慘無人道,如果播放《南京夢魘》的片段,就會比較形象;利用歷史電影營造歷史氛圍,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將歷史知識通過感官體驗轉化為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三維目標。
二、在利用電影輔助教學過程中,筆者覺得要注意以下事項:
1、要精心選擇內容,對學生要有教育性啟發性。
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要求所選影片能較客觀地反映歷史事實,從而使學生能把握到真實的歷史。周梁楷先生說:“教師應審慎選擇影片,放映時間的長短,教學主題與影片的配合,以及課前課后的討論”;“最忌諱的是,濫用影視媒體來打發時間。為了避免對歷史知識造成更大的傷害,當使用影視輔助教學時,并不是把原來的空間變成電影院,而是再造真實與生趣得兼的教室”。影片教學的成功與否,“影片”是關鍵,最好選擇紀錄片、教學片或優秀電影。
2、要精心設計問題,要讓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有所提高。
利用電影輔助歷史教學,不能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現已經消失的歷史場景。“影視史學”不只是一種教學理念和思想、教學手段和方法,還應該通過影視資料的使用,挖掘影視資料中隱含著的深刻的歷史內涵,通過對影視資料的介紹和分析,提高對歷史知識的理性認識,達到培養學生的歷史眼光和意識、形成歷史思維品質和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3、要有針對性和科學性,所選影片符合要講述的內容,要讓學生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
歷史學科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思想性。中學歷史新課標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提出“要了解國情,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并在“人生理想、健全人格、審美情趣、人生態度、科學態度、民主與法制意識、國際意識等方面”提出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選用的影片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歷史情景,增強歷史真實感,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自感受歷史時代的氛圍,加深內心體驗,引起情感共鳴,自覺地接受熏陶,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總之,讓電影進入歷史課堂是值得推廣的,短期而言可以增加歷史課程的趣味性;讓歷史轉化成更易于理解,通俗易懂的形式傳授給學生。長期而言身為歷史教學工作者,擔負著傳承知識,傳承歷史,教給學生歷史進程,歷史規律,所以只有不斷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周梁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臺大歷史學報第23期》1999年6月,頁445-470。
[2]周梁楷〈以影視輔助中國史教學〉王壽南、張哲郎主編《中國歷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歷史學會、政治大學歷史系,1992)頁189-203。
[3]復旦大學張廣智教授《歷史教育與現代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