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課程的教學需要得當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高效獲取知識。本文探討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并對于歷史教學的發展做出展望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 歷史教學 興趣培養
歷史課程對于許多學生而言就是枯燥的代名詞,進而對于歷史的學習也容易失去興趣。這是由于歷史的學課特點所決定的,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的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筆者將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
一、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注重表面現象,而忽視本質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力也在不斷的進步,在手機、網絡逐漸普及的今天,為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擴寬了渠道,大部分學生在聽過電視劇與電影、歷史講座節目等對我國歷史發展進程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學生對歷史的認知結構以及判斷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就使得學生認知存在片面性。對于真實的歷史情況也認識不到位,無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這樣也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缺乏了專業的學術態度,只是對一些直觀的表面現象感興趣,而對于歷史的真正意義以及前后發展的過程不感興趣,這也就造成了中學生不知道怎樣學習歷史。
(二)學生注重死記硬背,而忽視理解。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學習歷史都是以通過考試為目地進行學習,也造成了很多學生都依靠死記硬背知識點的方式來學習歷史知識。這樣學生心理對歷史逐漸失去興趣,無法真正地理解歷史的內容。也讓學生陷入了死讀書與讀死書的循環中。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既要努力學習,也要通過思考把所學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這種不良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要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喜歡歷史課堂的前提是要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在歷史課堂中所發生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師自己,而是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產生的。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建立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應當要相互平等、互幫互助、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并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歷史教師又是幫助學生學習進步地督促者與促進者,教師必須要與學生真正實現心靈之間的溝通,并為學生創建出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關愛學生,幫助學生學習歷史。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就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愛學生。教師缺乏愛就無法教育,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也就沒有效率。在傳統的教學中主要強調教師的尊嚴,這樣也忽視了學生的人格發展。這也是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新教育背景的影響下,教師要充分尊重與關愛學生,不能損傷學生的自尊,尤其是要注意不能當著全班級的面批評學生,面對學生問題教師可以盡量采取課下找學生單獨談話的方式,并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向好的一面發展自己。
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身為一個歷史教師,不僅要擁有淵博的知識,還應當要具備親切、真誠與寬容等品質,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喜歡歷史,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升自身的修養,用自身情感去感染學生。在學校中常常會出現兩個資質與教學水準相當的教師,一位教師的教學成績很好,而另一為教師的教學成績卻一般。通過實際地了解可以發現,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是學生喜愛的教師,而后者則是學生不喜愛的教師。學生喜歡的教師在待人處事與責任心上都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好評,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并且這位教師體貼關心學生,能夠為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生自然也就愿意上他的課,這樣教學效果也就明顯提高。
三、采用現代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與改革,在教學上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有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帶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學生只有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興趣。而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建立相應的教學情景模式,改變傳統的劃重點記筆記與強迫灌輸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歷史,感受歷史的發展歷程,活躍自己的思維,積極探索與思考歷史知識。初中學生經過一定的知識積累和認知能力的提高,已經可以獨立地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有所思考,對于學生的問題教師要有所肯定,不能一味地否定學生的問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當然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必須在教學之前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情況還有心理的變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之間開展討論去解決問題,既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對于培養學生交流組織能力非常有利。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建立相應的聲音視頻及一些影像資料,豐富教學情境。只有用豐富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此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歷史資源的視頻進行剪輯做成短片,并配上相應的說詞,將已經不能再現的歷史通過短片重現在學生面前。另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歷史圖片,用計算機制作成為動態的畫面來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如:在講解“西安事變”一章中,教師可以將電影“西安事變”利用超鏈接的方式播放給學生進行觀看,并針對這一電影,設計出一些問題,在觀看電影前向學生提問,這樣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就被引發出來,這時再將電影播放給學生進行觀看,就會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電影,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就被引發出來。將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到歷史教學中,能從多個方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突破傳統的限制,實現優化歷史課堂,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
四、小結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僅有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也為以后歷史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和有趣生動的導課呈獻給學生一個生動的、直觀的、形象的、充滿樂趣的歷史學習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玉欣.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策略[J].教育科學,2017(12)
[2]李婭妮.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策略[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7(24)
作者簡介
許烈紅(1980年——),女(漢族),湖南衡陽,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本科學歷,主要從事初中歷史教學。
(作者單位: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