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武
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廣大教師廣泛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尤其當前我國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深化,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也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習題教學,只有做好習題教學才能使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實現初中物理教學效果的更大提升。在此對初中物理教學之習題課教學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習題課;教學策略
初中物理學科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學科,也是一門知識性、理論性較強的學科,需要系統的、科學的練習,同樣需要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習到的概念、定義、定理、定律更加深入的理解,對所學習到的公式和法進行準確的應用,對學習到的技能進行精準的操控與掌握。這一切,都基于習題課的教學之上。同時,只有進行了高效的習題課教學,學生在掌握了所學知識之后,才能在運用當中熟能生巧,對物理學科知識技能產生足夠的創新使用能力。但是在傳統的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采用題海戰術的訓練模式,采用大量機械訓練外加教師單一模式講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新課程理念下,應當如何開展初中物理習題課教
學呢?
一、習題課上應當以學生學習熱情的培養為基礎
傳統的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中,教師太過于重視學生習題的練習,太過于重視教師的講解,這種單調、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沿用了一代又一代,學生早已經失去了足夠的學習興趣,在習題課上備受煎熬,又怎么能夠進行更加高效的練習呢?因此,只有不斷激發學生在初中物理習題課上的學習熱情,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更大提升。初中物理是一門和實際生活具有密切聯系的學科,教師可以充分把握這一特點,利用生活性更強的題目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同學們,老師周日上午要去參加一個讀書活動,在市圖書館舉行,活動開始時間是早上8點30分,老師家距離圖書館3.5千米,老師騎著電動車的速度為3米每秒,那么老師早上8點15分鐘出發,會不會遲到?這是關系到老師的切身利益問題,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很快通過計算就得出了結論:會遲到。教師繼續進行提問:那么老師最晚需要在幾點出發,才不至于遲到呢?這樣的連環性題目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中來。
二、習題課上應當以學生主動參與的激情為動力
初中物理習題課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強化與鞏固,另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能夠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對遇到的習題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做到“一題多解”,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想要實現以上目標,就必須保證學生能夠充滿積極主動參與習題教學活動的激情,并以此為動力實現思維的多角度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多角度提升。例如學習了密度之后,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甲車車速為20米每秒,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行駛出2000米后,乙車以30米每秒的速度開始追趕,那么多長時間之后能夠追上甲車?”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和多個側面進行分析和思考,不要局限于傳統的思路當中。因此學生們在解答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一種是找到了甲車出發后追上乙車,兩車行駛的時間相等這一等量關系,這是一種常規的思路。另一種是乙車和甲車的相對速度為30米每秒減去20米每秒,為10米每秒,而兩車的相對距離為2000米,因此很自然就可以得出行駛的時間了。因為教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思路自然得到了有效的擴展。
三、習題課上應當以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為關鍵
習題課是一個主要屬于學生活動的空間,但是教師的指導作用也不能被忽視。畢竟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見到的題型較少,思路也受到了較大的局限,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從準確的切入點入手,順利解決遇到的問題。例如教師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工人使用一個動滑輪向樓上送料,已知樓高11米,材料重量為2000牛,工人使用的力為1200牛頓,那么你能求出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嗎?”學生因為剛剛接觸到機械效率,思路一下混亂,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首先求出有用功,然后求出總功,最后求出機械效率。有了明確的指導,學生的思路瞬間被打開,習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在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點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實現習題教學效果的顯著提高。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學科習題課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進行科學的解題思路的培養,實行科學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初中生綜合素養的更高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尹雷.淺談初中物理習題課的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10):81.
[2]陳玉珍.初探初中物理習題課的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1(4):38-39.
[3]宋衛安.初中物理教學策略之習題課的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2(6):32-33.